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方治理:古代中国的郡与县

材料一   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磐石之宗也。

——《史记·孝文本纪》

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

——《汉书·百官公卿表》

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

——《新唐书·地理志》

材料二


   

材料三   古代中国历代郡及所辖县政区变化统计表(单位:个)

时期西汉东汉三国西晋隋朝唐朝北宋元朝明朝清朝
县级政区数1587118011901232125315731234132414271549
郡级政区数103105158172190328351319179276
郡辖县均数15.411.27.57.26.64.83.54.28.05.6

——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讲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政区划分的基本依据和意图。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县与郡演变趋势,以及影响郡发展变化的因素。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前辈学者受史料限制,未能具体考察秦汉时期“卿”的动态演变。1983年新发现的张家山汉简丰富了研究秦及汉初制度的史料,其中即有“卿”。

材料一   维秦王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乃抚东土,至于琅邪。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从,与议於海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出土的秦及汉初律令、官文书中,作等级制度的“卿”是爵称,指左庶长至大庶长九级爵位。汉初的《二年律令·赐律》记载:“赐不为吏及宦皇帝者,关内侯以上比二千石,卿比千石,五大夫比八百石,公乘比六百石”。《二年律令·置后律》记载:“疾死置后者,彻侯后子为彻侯,其毋适(嫡)子,以孺子子。关内侯后子为关内侯,卿候(后)子为公乘,五大夫后子为公大夫,公乘后子为官大夫。”

——摘自《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

材料三   西汉后期卿爵与官称“卿”的格局随着爵、官制度的发展而变化。由于侯卿大夫士爵位分层逐渐被打破,爵称卿愈发稀见,以至消失于史籍。同时,伴随着等级秩序向“官重爵轻”方向发展以及儒家复古改制观念兴起,“卿”指称职官更加常见,并逐步制度化。官称“卿”的制度化进程从其相关称谓的变化里可以窥见一二。

——摘编自杜晓《秦及汉初“卿”的性质及其演变》


(1)分别阐述材料一、二对研究秦及汉初政治制度的价值。
(2)分析材料三中汉代后期“卿”性质的演变趋势及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张家山汉简发现的意义。
2023-04-27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创新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文书御天下”,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书政治”的传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公文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殷商甲骨卜辞中已有“令”“告”“册”等公文雏形,西周出现“命”“诰”“誓”等王命文书,分别用于授官赐爵、发布政令或训诫臣僚、征伐誓师等重要活动。但总起来看,这一时期的公文文种及数量还很有限,较为系统的行文关系尚未形成。秦汉时文书种类增加,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云梦秦简《内史杂》云:“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王充《论衡》云:“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材料二   唐代正式公文达到15种,更加规范,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宋代公文文种全方位增多,地方官府间及中央与地方间文书往来远胜前朝,这与地方行政机构的叠床架屋直接有关。元朝皇帝专用文种诏令分为蒙诏和汉诏,以蒙诏为主体,呈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明代皇帝专用文种新增了谕旨,可以绕开文官政府直接下达,到清代开始制度化。清代臣子有一特殊的上奏文种——“奏折”,可以直达御前,增强了保密性。

——摘编自何庄《古代公文文种变迁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文书政治的特点,说明秦汉时期文书种类增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以后文书政治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秦汉以来古代公文文种变迁的主要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政治制度的变革,同时也伴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动荡,但这种变革往往最能体现历史的演进轨迹。

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趋势

时期政治制度变迁特征概要说明
夏商周贵族政治时代殷商确立了封建制和较完备的宗法制;周朝的分封制与宗法紧密相联,形成了一个政治和血缘相互扭结的分层治理结构
春秋战国官僚制帝国过渡时代礼崩乐坏,宗法政治秩序崩溃。
秦朝汉朝开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时代秦朝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制度,汉代巩固。
三国魏晋南北朝贵族与皇权并行时代官僚门阀化和地方政治豪强化。
隋唐大一统官僚帝制走向成熟的时代隋唐像是一对扣得很紧的锁链。前一个创制,后一个继承,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的制度转变
宋朝政治制度繁杂的时代
矫五代之弊,重视权力的分散和制衡,但矫枉过正,形成了机构庞杂、人员臃肿,效率低下的政府体系
以上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趋势示意图,请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这一主题,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图中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2023-01-05更新 | 378次组卷 | 102卷引用:2013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回头考试历史试卷
6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A.礼仪与政治分离B.从人治到法治C.国家管理制度化D.为民主政治奠基
7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周代的“礼仪政治”到秦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的“现代化”的内涵是
A.从“人治”到“法治”B.礼仪与政治分离
C.国家管理渐趋制度化D.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022-01-07更新 | 698次组卷 | 85卷引用:2016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8 . 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材料二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明)于慎行《读史漫录》

明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唐制的主要特点,并根据其运作程序概括这一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中朝、明代阁臣、清朝军机大臣,他们的职权有何差异?其职权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9 . 据统计,在湖南省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这反映出秦朝(     
A.赋税负担沉重B.法律制度严酷
C.强化地方管理D.行政效率提高
2023-12-04更新 | 317次组卷 | 65卷引用: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新教材)历史试题
10 .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     
A.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B.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
C.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
2023-11-05更新 | 290次组卷 | 100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延期开学辅导测试(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