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秦朝的政治制度★学习聚焦:与分封制比较,秦朝实行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特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背景战国时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制度已产生;秦的统一;________小农经济;________思想官僚制度
制度内容中央皇帝制度: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三公九卿:________百官之长,分左、右,行政中枢;________最高武官;掌军事;________副丞相;掌图籍、文书;又是最高监察官
地方郡县两级制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文书行政管理制度[建立以________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①郡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________________和郡尉;另设________掌监察②郡下设县或________、置县令(长)、县丞、县尉
影响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特点君主和中央高度集权;贵族政治发展到________政治;________政治有所淡化;

2022-10-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2-23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2 . 秦朝的政治制度
背景
(1)春秋时期,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2)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都进行了重大变革,______权力加强。
(3)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
内容
(1)皇帝制:这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_____手中。
(2)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是指丞相、太尉、_________,各司其职。
②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______”。
③三公九卿共同组成_________。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3)郡县制
①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________两级。
②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另设_______掌监察。
③郡下设县或道,郡县主要官吏都是由_______直接任命。
(4)文书制度:秦朝各级官僚机构以_______推行行政管理。
2022-08-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先秦开始,中国的政治统治就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夏商周三代,国家结构实际上为部族结构。部族血缘关系,构成了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因此,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诞生,就具有家国一体化的特征。秦始皇统一后,宗族式的政治结构转变为家族式的 政治结构,政治制度也随之转变为“家天下”式的制度。此后历朝历代,虽然屡有更易,但“家天下”的本质始终不改。家与国的统一,表现在政治制度的内容上,就是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表现在传统的政治行为规范上,就是君臣关系、官民关系,都有如父子关系。

——摘编自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与中央政府》

材料二   起初,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都曾出现过“家国同构”。在早期社会,由于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人们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在城邦与家庭之间还没有产生明显的利益冲突。因此,城邦与家庭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变法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移民,氏族血缘关系逐步解体,家庭的政治组织色彩逐渐消退,尤其是在经过几次变法改革后,形成了以财产和地域为政治基础的国家制度,完成了个人从家庭成员到城邦公民的转换,形成了“家国异构”的社会政治结构模式。

——摘编自周靖《“家国同构”与“家国异构”--中西传统家国关系对法的影响的比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讯,指出“家国同构”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制度性史实,并简析其在封建政治伦理中得以不断强化的思想因素。
(2)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社会政治结构由“家国同构”转向“家国异构”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西方“家国一体”走向不同的最主要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统治者给予地方政府独立行使政权的权力。秦朝建立后,地方行使政权要得到中央首肯,并接受中央监督。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以豪族大土地占有为基础的方镇都督分权,由此出现大分裂。隋唐增强了中央政府处理地方事务的力度与效率。宋初,增强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导致“积贫积弱”。元朝,实行“行省制”,中央政府部分直接延伸向地方政府。明清进一步加强中央权力。

——摘编自孙萍、白路路《我国古代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治关系历史演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和地方关系基本上是战时军事管制,地方绝对服从中央。1956年,中央各部门近900个企事业单位下放到了省市区。1959年上半年,中央开始调整收权。1961 年《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指出“经济管理的大权应集中到中央、中央局和省委三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大规模的权力“下放一回收”的循环。改革开放后,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与变化经历了两个阶段:放权让利阶段(1978——1992年)和制度创新阶段(1992年至今),中央与地方关系各自在政治、经济、立法等方面的职责权限易于界定,更加清晰。

——摘编自夏天《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两种关系模式,并分析两种模式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央与地方关系出现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为36郡,加上内史ー一首都周国特区,一共是37个的郡级行政区。后来郡数有所增加…因此西汉末年的郡国总数增至103,共统辖1587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国的管理幅度为15个县,也算适宜。但对中央政府而言,直接管理100多个郡,幅度确实太大了。

——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二 581年隋朝建立,再次南北统一。政治上结束分裂的同时,针对南北朝留下的“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人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现象,隋文帝决定“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去掉郡一级建置,将行政区层级恢复到两级制,以求“国家则不亏粟帛,选用则易得贤才”。隋祚不长,618年唐王朝建立,承隋制,设立州县两级行政区。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三 在地方管理方面,(北宋)初设诸路转运使监管地方财政,兼及行政监察,号为“监司”但以后又增设多种名目的路级监司,提点刑狱司主管司法,提举常平司主管仓储,安抚使司主管军事、治安,合称“四监司”。他们互不统属,路之辖境划分不尽相同,或虽相同而治所未必一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四 (明)废行中书省后的三司体制使省一级行政、司法、军事三个系统各自独立,难以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力量。但同时地方的稳定是以牺牲行政效率为代表的。地方上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权威,遇事各个系统之间难以协调,容易造成互相推诿,拖延不决。这是废行省制后明代省制的一大缺陷。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汉代郡级行政区数量增加的原因,并指出汉朝政府为改变管理幅度过大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说明隋朝将行政层级恢复到两级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说明宋代路的特点,并指出这种行政区划设置的初衷所在。
(4)根据材料说明明代省制的缺陷。为消除这种缺陷,明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5)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时期,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其下设县丞、县时。县令掌治民,统管一县行政、司法、教化等事务,县丞署文书,典知仓狱,县尉主盗贼。县丞、县尉是县令的佐贰官,但各有自己的属官,可独立行使其职权,县尉甚至还有独立的治所。县中重大文件往往需要县令与县丞共同签署。有时县尉也可以参与人事任命、财政管理,县令、县丞也可以参与捕盗行动。

——摘编自安作璋等《秦汉官制史稿》

材料二明清时期,县长官称知县,下设县丞、主簿,分掌粮马、巡捕之事。然而,事实上县政不论大小几乎概由知县包办。县丞、主薄虽然各有职责,但总体而言:佐贰官居次而辅政者也,皆当饮敬长官、友爱幕宾,凡事务听长官判断,不可僭越,有伤礼体。时人认为州县官易造福百姓,其理由就是:其权专也。专则一,一则事事身亲,身亲则见之真、知之确,而势之缓急、情之重轻,皆思虑可以必周力行,可以不惑。然而,县政事务繁剧,知县一人难以应付。为处理县政,知县一般都会自费聘请幕僚。幕僚各有所长,可帮助知县处理钱粮、刑名等具体事务,在县政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幕僚与知县为宾主关系,并非政府的正式官员,也不会承担相应责任,一切事务仍需知县裁决。与此同时,知县又时刻处于监察体系的监督之下。重要事务均需及时申奏,如果不奏不申,则会受到重罚。所以,在上级长官面前,知县往往委曲求全,甚至百般奉承。

——摘编自张德美《皇权下县——秦汉以来基层管理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县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县政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