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0 道试题
1 . 学习中国古代史,常见“汉承秦制”、“唐承隋制”、“宋承唐制”和“清承明制”等历史概念。透过相邻、相近朝代历史的相似性,可以窥得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某些特点和规律。如表中,例证与历史概念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历史概念例证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刺史制度
“唐承隋制”三省六部制、租调役、户籍制度
“宋承唐制”政事堂、台谏合一、征收两税
“清承明制”内阁制、巡抚制度、考满和考察
A.①B.②C.③D.④
2 . 通过考古及文献查证,西汉能够观察到的储粮状态与方式是“分散储粮”,而在唐代则更多表现为以巨型窖穴为代表的“集中储粮”形式。这反映出(     
A.汉代自然经济分散闭塞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利用地窖储粮始于唐代D.地方分权不断强化
2024-04-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辽国没有宰相群体,而是参照汉代“三公”设立“三师府”,三师府官员皆有实权,常以同姓王、异性王任之。金朝海陵王时期,改三省制为一省制,这一做法后为元朝所沿用。由此可知(       
A.政权更替引发局势动荡B.国家治理注重因地制宜
C.民族交融推动制度沿革D.国家统一得到广泛认同
4 . “傅”是汉代中央在诸侯国设置的官职,下表是西汉时期部分“太傅”设置情况统计。据此可知“太傅”的设置是出于(     
西汉王国太傅表(部分)
时间太傅名个人出身或素养任职国
文景辕固儒者清河
武帝夏侯始昌通五经,以《齐诗》、《尚书》教授昌邑
宣帝庆普儒生东平
A.重用儒生确立儒学正统地位B.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
C.完善察举制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引领向学风气推动基层教化
2024-04-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两宋时期,几乎每位皇帝在位期间都会成立专门的编修机构,将此前以皇帝、宰相和枢密使名义颁布的“诏”“敕”“宣”进行整理,删削繁文,统一相关指示,编成综合性的通行《编敕》。这一做法旨在(     
A.完善律令体系B.加强基层自治C.规范行政治理D.强化君主权威
2024-04-2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6 . 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借皇帝名义下令免刘朝、田诏死,内阁大学士刘一燝执奏: “诏等议诛久,无可雪,疏直下部,前无此制”,结果“帝不得己,下其疏于阁”。一燝复言: “此疏外不由通政司,内不由会极门,例不当拟旨,谨封还原疏。”魏忠贤一时也无可奈何。材料表明当时(     
A.内阁成员清廉公正严明B.专制集权遭到了严重削弱
C.社会矛盾极为尖锐复杂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2024-04-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考试历史试卷
7 .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下表所列信息,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A.③②④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
2024-04-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唐朝立国之初,统治者的意志以诏书、官文书的形式有效运行,决策、执行、监察与谏诤以及吏胥行文书的过程都注重运用制度和法律来加以保证,并按照律令格式实现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这说明唐朝(     
A.官僚队伍庞大臃肿B.政务运行严谨规范
C.选官制度日臻完备D.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2024-04-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西汉末年,谏大夫鲍宣在《上哀帝书》中指出,当今“国家空虚,民众流亡”的原因在于“吏为残贼,岁增于前”;“百姓贫,盗贼多”的原因是“吏不良,风俗薄”。这一观点(     
A.揭示了社会矛盾激化的根源B.提出了社会治理的方案
C.认识到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D.意识到了吏治的重要性
2024-04-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董子学校、昌黎第一中学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10 . 隋以前,虽然出现了不少图经、图志和图记,但它们多为郡县或私人加以编制,没有全国统一的形式。隋朝建立后疆域有了新的变化,地方志的编写多由官方主持,要求突出新划分的州郡的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和山川地貌等情况。这一变化(     
A.旨在规范地方志编写程序B.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C.缓解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D.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