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9 道试题
1 . 某同学在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时整理了以下示意图,其反映的主题是(     
A.中央对地方统治加强B.中央丞相制度的完善
C.选官制度的日益完备D.行政中枢的演变过程
2 . 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这三者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国家统一
C.强化贵族特权D.加强君主专制
2022-07-21更新 | 115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某班学生看到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介绍“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于是就此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下列说法的对错(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A.乙丙对,甲丁错B.甲丙对,乙丁错
C.甲乙错,丙丁对D.甲乙丙对,丁错
2022-07-02更新 | 151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文科)
19-20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卷一〇九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前期对传统中央官制创新的主要史实。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阁臣权力有何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中期阁臣对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原因。
5 . 汉初实行上计制度,要求郡国在年终将该地区的经济收支、户口多少、土地面积的数量、耕地增减、自然灾害以及社会治安等状况统一上报到朝廷,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这一制度
A.加强了国家治理B.强化了君主专制
C.消除了土地兼并D.解决了王国问题
2022-03-11更新 | 382次组卷 | 45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的地方分权。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二:为除变权构成的各种因素,使国家机器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就要在立权的控制之下建立相互制约、权力平衡的行政体制以及权力执行的机构,这个权力系统就形成了政府。但是政府是皇帝的政府,在皇权专制体制下,皇权在政府权力的分配与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和绝对优势,但是绝对专制仅仅是理论上存在,在实际的权力运作过程中,皇权只有在其他权力的配合下,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集权。

——摘编自李俊《中国古代政府权力制衡体制初探一一权与相权的平衡》

材料三:“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尚书伊训》)的就治原则在夏商周时期得以确立。周平王东迁,天子“共主”地位一去不复返,代之而来的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政治和战国时期的群雄政治。战国七雄进行变革,由君主直接掌管官吏的任免权,消除贵族在地方的世袭统治权。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官僚政治体制初步形成。秦统一全国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政治制度,从皇帝及于中央朝廷,从中央朝廷下达到地方政权,形成一个结构严密、完整的管理体系,并且直接影响以后各朝代的政治制度,从秦到清的政治制度一直是因循渐序地发展的。

——摘编自韦庆远、柏棉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2022-02-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临渭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固然采取过某些权宜性的措施,但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显然更为重视。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


材料三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作用,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等地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摘编自《史学集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边疆管理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
2022-01-22更新 | 211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说:“赵宋官制虽承前代,如宰相大抵类似于唐,而宋则又以枢密使、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若外官,则宋与唐大有别。藩镇(节度使)之权既夺,大约统率所部者有安抚使、转运使诸官职。”由此可见北宋
A.借助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B.主要是为应对少数民族政权威胁而改革
C.在政治制度上有新建树D.在因循承袭的基础上迫于时代形势变动
9 . 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看到如图(下图)。该政治制度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B.唐朝三省六部制C.宋代二府三司制D.明朝的内阁制度
10 . 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宰相之权,兵财之外,官人进贤,最其大者,而宋之相权,于此亦绌。

——【明】吕邦耀《续宋宰辅编年录》


(1)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指出秦代中央官制的名称和汉武帝对中枢机构的变革。
(2)指出唐代中央官制的名称,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和成因,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
(3)据材料三指出宰相权力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1-12-1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