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行政方面,要求绝对统率和指挥自中央朝廷到地方各级行政系统以及一切官吏,要求各系统各部门彻底根据皇帝的意志和指令办事。一切由皇帝发出的诏、诰、敕、旨、上谕、朱批等,都具有绝对权威的意义,不允许有任何抗拒、违犯、异议。为此,明清两代都对官制作过重要的改变,对指导各级国家机关进行工作的各种典章和通例,作过频繁的修订补充。任用、奖惩和升贬文武官吏的人事权由皇帝亲自掌握,以各级官吏作为主要监管对象的监察工作一再得到加强。

——摘编自孙景峰、李金玉等著《正说明朝三百年》等

材料二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摘编自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

材料三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四   民主没有精确值,只有近似值;民主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民主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民主的实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此而彼的过程。毋宁说,民主“是一个连续体,一段旅程,一个正在进行着的过程”。

——黄相怀、李向军《“中国式民主”的现实逻辑与内在理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具体表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 . 东汉时期,中央“三公”名义仍是最高级官员,但尚书的作用也更加突出,时人称“天下枢要I在于尚书”,而其办公机构尚书台则为“机密端首,至为尊要'这说明当时
A.内外朝制度已正式形成B.中枢机构十分完善
C.行政机制发生重大变化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021-10-12更新 | 27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年北京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3 . 清代对官吏的考核以五等分别劝惩:一、二等为称职,加级纪录;三等为平常,留任:四等为不及,降调:五等为不称职,革职。由此可知,清代考核制度
A.在调整中断完善B.等级特征较明显
C.有利于整饬史治D.实现了公平公正
4 . 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节选),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时期县级政区分等标准
秦汉大县万户以上小县万户以下
北周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7000户以上)(1500户以上)(1000户以上)(500户以上)
唐(开元)上等中等中下等下等
(6000户以上)(3000户以上)(3000户以下)(1000户以下)
宋代望县上县中县下县
(4000户以上)(2000户以E)(1000户以上)(1000户以下)
明代上县中县下县
(粮10万石以下)(粮6万石以下)(粮3万石以下)

A.经济实力是分等的重要依据B.县域越大等级越高
C.疆域大小决定等级数量多少D.人口越少等级越低
5 . 读下表(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
高层政区行省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边疆开发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D.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是二级制和三级制
6 .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B.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7 . 有学者统计部分唐朝皇帝的生母、行次(同辈的排行次序)关系,如表,据此可知,唐朝
帝王行次生母身份帝王行次生母身份
唐太宗2皇后唐肃宗3宫人
唐高宗9皇后唐顺宗1
唐玄宗3唐僖宗5

A.外戚专权严重威胁皇权B.嫡长子继承制实施困难
C.皇位继承秩序出现混乱D.政治动荡加剧王朝衰落
8 . 了解古代中国中央政治制度是解读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运动,已经分别确立了君主集权的官僚制政治形态……随着全国的统一,这种新的政治形态也自然地被秦王朝所承用,并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的创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中央政治制度上的两项“创新”。

材料二   下图片反映的是“指鹿为马”的故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2)材料二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汉、宋两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秦)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

——《剑桥中国秦汉史》


(3)“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材料称“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为什么?
9 . 明成化年间,皇帝未经吏部考察、廷议等正常选官程序,直接通过宦官“传奉圣旨”的方式任命官吏,“传奉官”由此得名。此后,御史、吏科给事中等监察官员纷纷上书反对皇帝不按程序任官,“传奉官”制度受到遏制。材料意在说明明朝
A.监察官吏权力扩大B.专制皇权渐趋弱化
C.官僚政治相对成熟D.选官方式趋于多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是宗族统治的鼎盛时期,宗族体系十分发达,整个社会如同一个大家庭,通过分封制的形式建立起来,以宗法制作为维系的纽带。天子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诸侯国是由天子分封的,卿大夫的采邑则是由诸侯分封的,天子、诸侯、卿大夫之间有天然的血缘联系和政治婚姻关系,既是亲戚,又是君臣,自然就形成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臣服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表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

——摘编自雷海宗《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不久行中书省便成为固定行政区。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各省设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又有郎中、员外郎、都事等分管省内各种事务。丞相、平章大多由蒙古亲王充当,权力极大,除中央直接任命的官吏以外,有权自选官吏。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简析西周政治制度推行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元朝地方体制较之西周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同的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