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9 道试题
1 .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了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大多是历代王朝分封皇室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现象长期存在说明
A.周代制度受到历代王朝推崇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2021-11-25更新 | 423次组卷 | 107卷引用:2011年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2 . 填写表格,并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线索表

状况时期
主要表现
加强地方管辖调整中央机构
确立秦朝建立郡县制设三公九卿
巩固
完善
西汉创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西域都护府)设立__①__
确立__②__
建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设立__③__
设三衙
实行__④__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
强化
地方设三司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设伊犁将军、驻藏大臣、台湾府设军机处

(1)依据表格提示信息,完善表格内容。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综合表格内容,归纳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两种主要途径。
(3)综合表格内容,概括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展的趋势或特征。
3 . “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陵迟(衰微,指三公权力的丧失)以来,其见久矣。”该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
A.中央集权加强B.君主专制强化C.中枢机构改变D.三公退出历史
2021-11-10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北京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4 . 从汉朝至明朝,宰相多由皇帝私臣演变而来,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职,被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官僚政治已经名存实亡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科举制度日益走向僵化D.监察机构不断完善
2021-11-07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北京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至宋中央官僚机构的演变

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长,助理万机,辅助皇帝
内外朝制形成皇帝亲信构成的内朝与丞相为首官僚机构的外朝
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集体决策,相权一分为三
二府三司制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并设枢密使、三司使管军事、财政

材料二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中说:“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

明朝监察机构的范围广,人员品级低,但权力极大。在这个庞大的监察网络中,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分别负责中央与地方的监察,通称科道两衙门。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虽只是正七品,却能查看中央六部的重要文书案卷,六部所有重命令都要经过他们审核,有助于皇帝对六部的控制。全国十三道监察御史也仅正七品,但权力监察到上至总督巡抚三司,下县令,犹如钦差大臣。监察御史在组织形式上虽隶属于都察院,但行使职权时却不受都察院控制,可以直接向皇帝负责。“使一县之众必由于令,一郡之众必由于守,守之权归于按察,按察之权归于天子”。除此还有令人谈虎色变的东厂锦衣卫,则独立于各司法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可以直接逮捕审讯,生杀予夺,权力空前强大。


(1)仔细梳理表格内容,指出中央政治体制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主要目的。
(2)清史家赵翼说“明朝是中国传统政治之再建,然而恶化了。”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其理由。
2021-11-0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朝廷疑议及百司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与“北门学士”有异曲同工之意的是
A.汉武帝设置刺史B.宋代增设参知政事
C.元朝设置行省制D.明成祖设置内阁
2021-11-04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确凿的史料证明,中华民族在很久以前就形成了主张创新、与时俱进这一光辉思想。它表现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兴旺发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时期,还是处于历史低潮、教亡图存的时期,中华民族都能坚持和发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传统。这种传统如黄河长江,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人民的一种生命基因,一种促进我们民族求存求强的内在力量。当然,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也产生和存在过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主张守旧、反对革新的消极思想,诸如宣扬“天不变,道亦不变”,“祖宗之法不可变”,凡事“法先王”、“恪守祖训”,直到当代还有“两个凡是”的主张,等等。这些消极的东西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中华民族的进步,但它们毕竟不是主流,即便得势也只能是一时,并终将被主张创新、与时俱进的洪流所荡涤。

——摘编自张首映(主张创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某一方面的与时俱进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
8 . 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省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历史上,我国地方行政建制曾多次进行改革。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下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2021-10-27更新 | 1029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1-2012学年度安徽省望江县高三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2021-10-26更新 | 1273次组卷 | 76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高考预测金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清代总督掌管所统辖地区的文武、军民,总理戎政,戍守疆土。道、府副将以下官员都由总督向朝廷奏请升迁和罢黜,并有对外交涉之权。这说明清代总督
A.对地方治理可以完全自主B.主要职责是监督地方官吏
C.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D.是皇权在地方上的延伸
2021-10-21更新 | 323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0年北京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