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4 道试题
1 . 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     
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
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
2023-11-16更新 | 66次组卷 | 43卷引用: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西汉初年,御史大夫既掌管天下文书、颁布皇帝诏令,又掌管朝廷内外监察;汉武帝时,其机要秘书工作分割给尚书署办理;东汉时改名为大司空,掌管水利、工部。御史大夫职能的变化反映了(     

A.权力的制约平衡B.中央集权的强化C.宰相地位受威胁D.君主专制的加强
3 . 如下图是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它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完善B.中央机构的精简
C.行政效率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强化
2023-11-12更新 | 158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图册-高中历史图册纲要上册
4 . 明朝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唐朝杨炎实行两税法,他们当时各自的身份是(     
A.内阁首辅,宰相B.内阁首辅,军机大臣C.宰相,内阁首辅D.军机处官员,宰相
2023-11-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5 .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经历了从分封制、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其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的发展B.文化交流传播的需要C.疆域的扩大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023-11-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6 . 如表是唐前期军力分布情况表,据此可知此表主要反映了(     
道名关中河东河南陇右其他合计
军府数288164743794657
占军府%43.82511.35.614.3100
A.唐朝府兵制已经难以为继B.府兵制只在北方地区施行
C.唐初关中本位的立国政策D.中央对西域地区控制增强
2023-11-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属于宋朝调整相权的是(     
A.设置转运使B.设置枢密使C.强化“四监司”D.设置安抚司
2023-11-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唐、宋时期,皇帝制、诏书开头一般是“门下:……”和“敕门下:故兹诏示……”。元朝诏书则以“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开头,明朝则是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这体现了(       )。
A.专制皇权强化B.中央集权加强C.文学风格改变D.士族门阀衰落
9 .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     
A.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B.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
C.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
2023-11-05更新 | 293次组卷 | 100卷引用: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选择性必修一)
10 . 北宋时期,枢密院正职共73人,其中文职出身者54人,武职出身者19人;枢密院副职共129人,其中文职出身者108人,武职出身者21人。这种现象(     
A.源于“重文轻武”的国策B.使相权一分为多加强皇权
C.分化事权削弱宰相的权力D.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