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去世再次唤起了人们对欧洲王权的关注。13 世纪到19世纪期间,教会、国王、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深刻地影响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下列能典型地反映这一时期王权权势变化趋势的是(     
A.B.
C.D.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西欧的“三种人”(僧侣、骑士、农民)

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图书馆的绘画作品生动地反映了中古欧洲的社会构成。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骑士(代表国王及封建主等世俗力量)占据了画面的中心,农民则被挤到一边,只能聆听而无资格加入对话。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

材料二   "中古早期的西欧王权弱小,地方割据势力林立。但这种政治状况随着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和城市的兴起而逐渐改观。城市中的市民支持王权反对地方贵族,打破了原有的政治平衡。国王与教会贵族、封建诸侯和市民三个等级势力实行联合专政,并通过议会沟通以获得支持。于是王权较以前大为上升,权力已超越了直属领地的限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摘编自陈文滨《中世纪西欧多元政治的形成及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典型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王权变化的趋势及原因。
2022-04-03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征服西罗马后,一些日耳曼王国颁布的法律虽然以日耳曼习惯法为主,但也大量吸收了罗马法的内容;在铸造的货币上还印着罗马皇帝的头像,袭用罗马的年号;西哥特国王修订法典时,邀请罗马贵族参与进来;东哥特国王还聘任罗马贵族为相,让其协助管理国家。这反映出(       
A.日耳曼人的罗马化趋势B.罗马法原则适用于西方各国
C.日耳曼人摒弃传统文化D.日耳曼文明有明显侵略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英国兰卡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亨利四世(1367-1413)在召开的9次议会中,所提出的8次征税要求都获得了议会的允准。虽然在1406年的“长期议会”上出现了争执,但国王以拖延会议会期的方法,最终迫使议会同意征税。这说明当时英国(     
A.议会权力呈下降趋势B.国王拥有较大的权力
C.分权制衡原则被破坏D.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

材料一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7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

材料二   从1529年开始,亨利八世接连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规定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年贡改交国库……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进一步打击了教会势力。宗教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称为英国国教,英国国教会是英国民族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材料三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它的主要特点是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这一政治模式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一一以上材料均选自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世纪欧洲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进步性。
2023-10-25更新 | 16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12世纪中叶,英王亨利二世允许部分骑士交纳“盾牌钱”,他及其后继者理查德一世在45年中征收盾牌钱11次;约翰王登基后15年间就征收了11次。而13世纪初的《大宪章》规定“除三种情况外,英王如需征收代役税和贡金,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大宪章》的这一规定(     
A.维护了贵族和教会利益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趋势
C.蕴含了自由平等的精神D.否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调查,1086年英国境内全国地租总收入为73000英镑,其中约有1/2归属于170家诺曼底贵族。王室占有全国土地的1/7,国王的直接封臣(总佃户)有1400人,其中180人是真正的大封建主,他们占有的土地占全国土地的50%,大封建主下属的封臣有7900人。这可用于说明英国(     
A.庄园制度已出现瓦解的趋势B.王权有实现集权的物质基础
C.各级封臣财产由国王所支配D.借助契约维系封君封臣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000年时,苏格兰人习惯起名“马尔康姆”,法国南部习惯起“雷蒙”,波罗的海地区习惯起“赫尔曼”,都反映了当地的传统习俗和地方保护神;但是14世纪欧洲男孩们的名字大多是流行的“约翰、威廉、托马斯和亨利”。这种起名的变化最可能(     
A.主要源于欧洲王权国家的形成B.体现了基督教会强大的影响力
C.说明欧洲一体化的趋势在加强D.与欧洲十字军的东征紧密相关
9 . 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中的各个等级分别写信给教皇,申明国王只服从上帝,教皇不得干涉法国的任何内政。次年,三级会议控告教皇,决定以国王的名义在法国召开宗教会议,审判教皇。由此可见,当时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
A.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B.有利于法国王权强化
C.体现了信仰自由趋势D.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其后逐步形成“王在法下”的传统,但《大宪章》的权威是有限的。1267年,议会通过《马尔伯勒法令》,规定《大宪章》的所有条款,无论涉及国王还是其他人,均应得到遵守。这一变化说明(     
A.大宪章的法律地位已得到加强B.解决了王国的内外矛盾
C.国王统而不治的局面开始形成D.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2024-04-11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