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主流史学界认为,在“封土建国”“主权分散”含义上,中国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封建制度”(feudalism)有形貌上的类似之处:土地、人民和权力被层层分封;有采邑(领地)的世袭贵族,对上面的王者(领主),既承担军事及财赋义务,又具备政权独立性;对下面的采邑内的附庸,则是政治、经济上的主宰者。但二者的结构和宗旨又存在明亚差别。西欧的封建制度,含义包括强权者对弱者的“保护”和弱者为强权者“服役”这两个侧面,是战乱频仍、匪盗横行的背景下强权者通过提供保护以赢得对民众和土地的控制而建立的一种互惠性契约关系,可称之为“契约封建制”。西周的分封制,是作为军事征服者的周天子将土地与人民封赐给子弟及功臣,臣属继续往下作“次分封”,领主与附庸间没有契约可言,而是通过血缘纽带及血亲伦理实现领主对附庸控制的“宗法封建制”。

——摘编自冯天瑜《封建考论》

材料二   4至5世纪,当时的中国与罗马帝国面临相似的历史境遇,同时面临中央政权衰落和遭遇周边族群大规模冲击。在中国是匈奴、鲜卑、羯、氏、羌五大胡人族群纷纷南下,建起了众多政权。在罗马,是西哥特、东哥特、汪达尔、勃艮第、法兰克、伦巴第等日耳曼部落潮水般地一波波入侵,建起了一个个“蛮族王国”。但相似的历史轨迹,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潘岳《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1)根据材料, 归纳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欧的封建制度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似的历史轨迹,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的史实。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历史上现象相似结果却不同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一种常见观点认为,英国议会产生的背景是王权衰落,而且议会的产生进一步削弱了王权。但实际上中世纪的议会并非一个独立的机构,它由国王召集,并决定召开时间、地点及议程安排,它的本质是“国王的议会”。这则材料旨在说明当时英国(     
A.封君封臣关系紧张B.王权摆脱教权控制
C.政治具有民主色彩D.国王仍是统治核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1世纪,一些思想家提出了封建社会等级制的理论。他们将社会的全体成员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其职责是为人类的拯救而祈祷;第二等级是贵族,其职责是用刀剑保护其他社会成员;第三等级是普通民众,其职责是劳动,从事物质生产及养活前面两个等级。这是封建社会初期政治格局的理论反映。然而,随着市民经济力量和政治影响的增长,随着领土的逐渐统一和封建国家机器的发展,财政问题日益成为封建政权存亡悠关的大事,王权对市民的依赖日趋严重。社会现实需要赋予市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一定的席位。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三级会议是腓力四世和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为了争取法国各阶层的支持于1302 年首次召开的。会议召开时,国王的发言人首先解释了大会召开的目的,由各等级分别讨论,各自起草一份符合国王意愿的文件。一般没有大会讨论,会议一天就结束。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批准新税,对王权没有起多大的限制作用,国王往往利用第一、二等级和第三等级之间的矛盾分化三级会议,以到自己的目的。

——摘编自张芝联《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三级会议诞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法国中世纪的三级会议。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叶卡捷琳娜二世,俄罗斯帝国女皇(17621796年在位),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被称为大帝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接手时的俄罗斯危机四伏:“国库空虚,军中已三月无饷。商贸日益凋敝,多有囤积垄断之现象。国政松弛,军机各部亦有欠款之举,海政疲惫,几近崩溃。司法沦为铢两悉称,律令之行惟强者是瞻。”鉴于这种情况,叶卡捷琳娜二世依靠贵族、农奴主和新兴的工商资产阶级进行改革。设立全国二级(省、县)管理体制,全国设50个行省,省长及副省长由沙皇直接任命。在位期间,赐给贵族以大批土地和农奴;先后颁布地主有权放逐农民,农民必须服从地主的诏书,使农奴制度发展到顶点。她颁布法令,宣布工商业自由,取消对贸易的限制,鼓励向国外出口。她依照俄国国情逐步开始西化。她慷慨的资助俄国艺术的发展,反对愚昧和落后。1786年颁布《国民教育章程》,为俄国近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学校制度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课程设置,使启蒙思想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得以应用,从而为之后的俄罗斯近代化打开了局面。俄国涌现了大量的本民族的科学家、教育家和发明家,他们的活动对俄国的社会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34年,打开了通向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击败了俄国的老牌敌人土耳其和瑞典,还和普鲁士和奥地利一起瓜分了波兰,从而得到波兰46%以上的土地。

——摘编自《论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罗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方主流史学界认为:西欧的封建制度含义包括强权者对弱者的“保护”和弱者为强权者“服役”这两个侧面,是战乱频仍、匪盗横行的背景下,强权者通过提供保护以赢得对民众和土地的控制而建立的一种互惠性契约关系,可称之为“契约封建制”。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地方独立自主性大
C.层级之间强调契约D.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024-01-05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A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劳动者阶层的第三等级——市民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政治的殿堂,成为与封建诸侯、教会贵族有同等发言权的政治势力之一。而国王则明显地凌驾于这三种政治势力之上,是政府的最后决策者。但封建诸侯、教会贵族和城市市民又各有独立性的地方权利,国王利用三者间的矛盾制约来实现自己的统治;而封建诸侯,或教会贵族,或城市市民,也利用国王同其他方的矛盾,来约束国王。

——陈文滨:《中世纪西欧多元政治的形成及发展》, 载《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2期

材料二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美]托克维尔著,董良果译:《论美国的民主》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描述的政治制度的国家和名称,并概括形成这种制度的背景。
(2)概括美国联邦宪法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如何理解“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个观点。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是基督教统治的统一文明区,“基督教世界”俨然是一个政治实体,在这个实体中,国家的政治独立性被淡化、弱化,宗教神权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而西欧盛行的分封制使已经形同虚设的国家权力又被大大小小的贵族层层分割。14世纪以来,整个西欧陷入连绵不断的封建贵族混战之中;与此同时,西欧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对贵族破坏城市自治和商业自由的行为越来越难以忍受,转而与国王联手,共同对付贵族。15世纪上半叶的宗教会议运动则标志着基督教世界开始解体。早期民族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些国家有意大利的城市国家、法国、英国和西班牙。对于这一历史现象,西方史学家大都给予高度重视,因为它对即将迈入近代的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19世纪民族主义逐渐发展成为德意志地区的一股重要思潮,哲学家费希特认为,除非铲除掉各邦君主,否则德意志民族便根本不可能诞生。经济学家李斯特则针对英国商品的倾销主张建立受保护的民族经济体系。在德意志民族主义思潮的推动下,1871年德意志帝国得以建立,这标志着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摘编自孟钟捷《德国筒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民族国家和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民族国家和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2021-08-2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新课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两宋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城市工商业发达,市井文化日趋繁荣;另一方面延续自南北朝隋唐而来的士人城居之风使得文人士大夫居城者明显增多。由此,士庶之间、清雅文化与市俗文化之间呈现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的关系,这构成两宋城市文化的基本格局。由于士大夫拥有核心政治资源,掌握着文化霸权的仍然是官而非商,市民阶层处在士人阶层之下,属于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臣民。由于文化强势之最终仍有赖于政治资源,还衍生出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在文化地位上产生相应层级差别的有趣现象。两宋城市文化发展,承续并巩固了唐代以来,文化资源集中于城市所带给专制国家在文化上前所未有的控制权,并从各方面影响着村落世界。

——摘编自包伟民《两宋“城市文化”新论》

材料二   11世纪欧洲城市开始兴起,城市居民以移民和原住民为主,二者是以城市特许状为纽带确立的共同体。城市特许状是城市居民通过种种争取自治权的斗争,从封建主手中得的契约,这意味着共同体的事由全体成员做主。12世纪,由于城市管理需要,罗马法在欧洲复兴;中世纪晚期,市民阶级形成,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市民政治文化的生成,孕育了现代国家的雏形。特许状是一纸契约,赋予城市居民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市场意识等新的经济理念在城市诞生,现代会计、金融、公司制度等近代经济文化在中世纪城市得到初步发展。这促进了16世纪欧洲文明的凝聚成型。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古代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差异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封臣要效忠封君,要尽一定的义务,主要的义务是服兵役,要宣誓”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基督教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到来前,英国的森林资源已消耗殆尽。1500年﹣1630年间,英国木柴价格上涨了7倍,一般老百姓根本无力购买,因缺乏取暖燃料而冻死的现象时有发生。木柴价格上涨引发普遍不满,“达到了引发民族危机的程度”。英国主体能源从柴薪过渡到煤炭是循序渐进的。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早期,煤炭未能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煤炭年产量仅为21万吨。詹姆斯一世允许曾备受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150万吨。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是法国的30倍。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增加了18倍。英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型,正式步入了化石燃料时代,这比欧洲其他国家早了近150年。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社会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的原因。
10 .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

材料一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7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

材料二   从1529年开始,亨利八世接连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规定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年贡改交国库……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进一步打击了教会势力。宗教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称为英国国教,英国国教会是英国民族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材料三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它的主要特点是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这一政治模式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一一以上材料均选自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世纪欧洲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进步性。
2023-10-25更新 | 16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