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著作中关于“世界古代文明”的目录

第一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
第二章   早期的文明
第一节   早期埃及
第二节   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
第三节   印度河流域文明
第四节   爱琴文明的产生。
第五节   黄河流域的夏王朝
第三章   早期文明的发展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第一编   农业文明时代
第一章   古代西亚文明
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
第三章   古代印度文明
第四章   古代中华文明
第五章   古代希腊文明
第六章   古代罗马文明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当然,即使早在古代文明时期,也始终存在着某种地区之间的相互接触,如游牧部落向四面八方的入侵就是一个证明。但是,在古典时代,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农业和文明的扩展大大超过过去,商队的路线已遍绕整个欧亚大陆,欧亚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更为紧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体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他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因为其二元分化,产生相互的竞争、摩擦和厮杀;由于其共生于同一共同体,所以便相互依存,相互纠结,相互渗透,难解难分。

——据丛日云《在上帝和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两部著作对“世界古代文明”叙述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典时代欧亚联系加强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2 . 我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羁縻制度既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政策,又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行政制度。依据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点,“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我国中原王朝统治周边少数民族的传统政策。唐朝立国之初就在西南、东北诸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但是,大规模地普遍设立羁縻府州则是在贞观四年平定东突厥以后,到开元年间设置黑水都督府于黑水鞣竭部为止,百余年间,唐王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

——摘编自林超民《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

材料二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021-11-20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治仪式各自反映出的基本政治内涵。
4 . 近代西欧民族国家逐渐兴起,国家主权的意识也越来越浓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37-1453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对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意识觉醒产生了巨大影响。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恩格斯说:“语族一旦划分……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14世纪末,欧洲的封建体制向近代政府体制过渡,民族国家化(“民族”从它的自然状态转化为“国家”的政治形态)的进程启动了。在这些新型国家中,君主是国家权力的金字塔顶,“君主的利益不再只与贵族的利益相吻合,而是扩展到与全民的利益相吻合”。随着民族国家兴起,从前那种只知有教、不知有国的情况发生变化。中世纪文明那种孤立性、分散性的特点,开始朝全国性、统一性以及以公利和公权为主的方向演变。

——摘编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材料二 16世纪,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当时封建教会和封建贵族仍享有许多特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近代资产阶级主权学说的创始人让·博丹(1530-1596)认为,国家主权即“不受法律限制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掌握主权的统治者在时间任期上不受限制,“绝对地和完全地”掌控整个国家和人民,拥有绝对的权力去制订法律、对外宣战与媾和。荷兰人格劳秀斯(1583-1645)发展和完善了博丹的理论,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对外是不受任何权力限制的独立权,奠定了国家主权内外统一的法理基础。他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彼此均受制于国际法的最高规范——“普遍至高的正义原则”。国家从事战争的主权行为必须符合自然法和正义原则,出于“自卫、恢复自己的财产和处罚”,根本目的是解除敌方危害别人的力量,维持世界和平。

——摘编自赵建文《关于国家主权的性质和地位的理论演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博丹和格劳秀斯国家主权观的异同,并从其所处时代发展主题的角度,分别指出两人的主要目的。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关键是封建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的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

材料二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

——部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谈谈你对庄园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地位,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由教派之统一为最要。凡异教、无教之徒,不许有政权,且虐待之……教主之位,在国王之上;教士之位,在平民之上,常享特权,免常务……因封建制度之故,国权破碎分离,自神而王,自王而侯、伯,自侯、伯而士,自士而市府,逐渐推移,法律之组织极散漫……代议选举之权,由身份而异,贵族及教士占非常之势力,法律亦因阶级为区别。

……宗教无特权……国家有保护“信教自由”之责任,无论何种教令,不得禁止凌害之……法律下,一切阶级皆平等,教士不能有特优之权。宪制下统治者能以权力临教会……国家者,自国民而成者也,但中央统制之权仍存于国家。国民基础,其范围日趋广大。法律亦以国家统一之精神,施平等于全体……选举之权,达于人民全体……法律通全国而为一。

——摘编自伯伦知理《国家学》


(1)根据材料,概括欧洲中世纪到近代“国家思想”的具体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近代“国家思想”变化的原因。
2020-12-2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