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势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主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主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材料二   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而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服从教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在与教权的合作与斗争的制度化进程中走向强大,而教权则日渐没落。从12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西欧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12、13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加强,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15、16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的“万流归宗”的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

——摘编自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明朝、清朝时期加强“王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王权地位变化的趋势,并指出变化原因。
2023-09-01更新 | 2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暑期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2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去世再次唤起了人们对欧洲王权的关注。13 世纪到19世纪期间,教会、国王、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深刻地影响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下列能典型地反映这一时期王权权势变化趋势的是(     
A.B.
C.D.
3 . 英国兰卡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亨利四世(1367—1413)在召开的9次议会中,所提出的8次征税要求都获得了议会的允准。虽然在1406年的“长期议会”上出现了争执,但国王以拖延会议会期的方法,最终迫使议会同意征税。这说明当时英国(     
A.议会权力呈下降趋势B.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C.代议制民主有待完善D.国王拥有较大的权力
2024-02-0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法国是西方国家中的传统大国,对近现代人类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关键是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12世纪后,法国王权呈加强之势。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据韩亚辉《西方文化评析》等材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中古时期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的制度因素。并结合所学,从政治角度说明“法国王权加强”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法国民法典》对法律建设的重要贡献,并概括西方两大法系的共性特征。

材料三   新中国诞生不久,由于中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法国当时拒绝承认中国。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法国总理孟戴斯·弗朗斯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这次会晤,不仅对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召开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改善中法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法国仍然未承认新中国。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法双方都期盼改善两国关系。在戴高乐总统的推动下,19641月法方代表博马歇应约来到中国使馆与中国大使进行磋商,双方同意于1964127日同时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摘编自李敏《中法建交始末》


(3)根据材料三,概括推动中法外交关系突破的因素。结合所学,指出中法建交在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地位,并总结中法建交的宝贵经验。
2024-02-0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英国兰卡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亨利四世(1367-1413)在召开的9次议会中,所提出的8次征税要求都获得了议会的允准。虽然在1406年的“长期议会”上出现了争执,但国王以拖延会议会期的方法,最终迫使议会同意征税。这说明当时英国(     
A.议会权力呈下降趋势B.国王拥有较大的权力
C.分权制衡原则被破坏D.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
6 . 12世纪中叶,英王亨利二世允许部分骑士交纳“盾牌钱”,他及其后继者理查德一世在45年中征收盾牌钱11次;约翰王登基后15年间就征收了11次。而13世纪初的《大宪章》规定“除三种情况外,英王如需征收代役税和贡金,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大宪章》的这一规定(     
A.维护了贵族和教会利益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趋势
C.蕴含了自由平等的精神D.否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至清朝赋役制度的基本演变情况。

唐朝租庸调制以“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租即田租,均田制上的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谷物;调即人头税,交纳帛或布;以绢或布代替徭役为“庸”。
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分夏、秋两季征收。
宋朝募役法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明朝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政府需要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
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又陆续将其他赋役也合并到田赋银中征收,地丁银成为主要财政收入,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弱。

材料二   1116世纪,各地大体上形成了贵族会议,并进而由贵族会议演化出议会,而税权,也大体由贤人会议转入这些组织执掌。由于国家规模空前扩大,事务浩繁,征税更加频繁。每次征税,国王都必须说明理由,而无论什么理由,都必须征得纳税人同意。反过来,由于征税频繁,社会也相应形成了“不经同意不纳税”的习俗或传统。由于征税涉及切身利益,纳税人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税权,国王遭拒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反映了纳税群体力量的强大,更反映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强化。这时,纳税人已经意识到赋税作为斗争工具的重要性,并以纳税主体的有利条件要求分享权力。而只要分得一定权力,就可以参与国家管理,继而制衡王权。

——据顾銮斋《赋税制度与欧洲政治制度的演进》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角度指出16世纪中国与欧洲赋税制度演进的方向有何不同,并分析这种演进对各自社会治理模式产生的影响。
8 .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

材料一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7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

材料二   从1529年开始,亨利八世接连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规定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年贡改交国库……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务,进一步打击了教会势力。宗教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称为英国国教,英国国教会是英国民族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材料三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它的主要特点是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这一政治模式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一一以上材料均选自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世纪欧洲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进步性。
2023-10-25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000年时,苏格兰人习惯起名“马尔康姆”,法国南部习惯起“雷蒙”,波罗的海地区习惯起“赫尔曼”,都反映了当地的传统习俗和地方保护神;但是14世纪欧洲男孩们的名字大多是流行的“约翰、威廉、托马斯和亨利”。这种起名的变化最可能(     
A.主要源于欧洲王权国家的形成B.体现了基督教会强大的影响力
C.说明欧洲一体化的趋势在加强D.与欧洲十字军的东征紧密相关
10 . 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中的各个等级分别写信给教皇,申明国王只服从上帝,教皇不得干涉法国的任何内政。次年,三级会议控告教皇,决定以国王的名义在法国召开宗教会议,审判教皇。由此可见,当时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
A.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B.有利于法国王权强化
C.体现了信仰自由趋势D.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