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1832年,英国首相格雷组阁时,13名阁员中有12名是贵族出身。1837年,英国首相墨尔本组阁时,贵族阁员下降为5人。1845年,英国首相德比组阁时,内阁阁员中的“平民”比贵族多了一倍。能够解释此现象的是,英国(     
A.议会改革满足了平民参政B.两党政治扩大了民主的范围
C.宪章运动争取了普选权利D.工业革命推动民主政治完善
2024-02-24更新 | 33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的协商民主是对代议制民主的修补,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应然”而不是“实然”,是一种政治理想而不是一种解释性的框架,它侧重于民主“应当如何”但并不是“实际怎样”的问题。公共理性是协商民主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但事实上往往只有与宏观政策相联系并在远离个人利益和直接利益的条件下才能产生不约而同的“共谋”而起作用。在微观层面,公共理性受到直接利益和现实利益的纠葛往往容易丧失公共的意蕴而处于一种碎片化和无序化状态。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形式普遍存在于实行多党制或者两党制的国家中,它是协调政党与政党之间以及政党内部利益与矛盾的重要方式。多元一致是协商民主的最大理想、愿望和目标,然而多元化利益与多元化主体存在诸多“可通约性”,也必然存在诸多“不可通约性”,“异质性”的分歧有可能通过协商达成妥协和一致,或者是暂时的“悬而未决”,也可能根本就不能达成一致。

——摘编自许忠明《西方协商民主的背景、演变与缺陷》

材料二   中国的协商民主,经历了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以及《新民主主义论》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设计,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建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权机关、党派团体和基层治理中各种协商民主的实行。参与协商的主体囊括了来自各社会阶层、各类政治主体的力量。有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社会团体等在人民政协的协商;有重要决策之前执政党与政协、人大等方面的协商;有民主恳谈会、参与式预算等协商实践。中国的协商民主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同时,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体制机制建设和程序设计,将协商民主以法律、规章和制度等形式确立下来,并在实践中得到稳定持续实施的民主形式。

——摘编自陈家刚《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比较的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协商民主的缺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突出特征。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西方协商民主的认识。
3 . 在近代的某一西方国家,“制宪者一方面不相信权威,不相信一个人的智慧可以进行最好的治理;另一方面,他们也不认为群众路线就一定很对,他们喜欢一种折中或者妥协。”据此可知制宪者最可能主张(       
A.实行中央集权制B.实行民主共和制C.实行君主立宪制D.实行民主代议制
4 . 【年鉴学派史学观点】

材料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强调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事件时间三种节奏在历史发展中共同协作的作用,尤其突出社会时间的重要性。主张历史是包罗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整体”,是在这些领域之间相互关联、彼此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中得以体现的。要反映出这个“整体”,反映出其内部的结构—功能关系,因果性的思维逻辑是不能胜任的,必须借鉴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方法,从横向关系进行研究。


依据材料,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任选一历史事件,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12-01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11月仿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3年,德国社会民主党议员因否决了政府的提案,两次要求首相辞职,由于未得到皇帝同意,均未见效。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A.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有名无实B.实行君权较大的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党议员无权要求首相辞职D.首相和皇帝的权力过于强大
2023-11-2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从1860年到20世纪早期,美国政党的权力一直被控制在一些地方党魁手中,党魁在当地负责招募候选人,引领选民去投票,充当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党魁因其权力和影响力而成为传奇,也经常因腐败而臭名昭著。这能够用来说明当时美国(       
A.联邦政府的影响力下降B.地方政府被党魁控制
C.垄断资本操控国家政治D.政党政治具有局限性
7 . 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年满25岁的男子享有公民权,同时规定“在法国任何地方缴纳至少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出具收据”“非处于家仆地位,即不是领工资的仆人”的公民有选举权;“有真实证据证明已破产或资不抵债者”没有选举权。这导致700万公民中有近300万人被剥夺了选举权。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以财产不平等代替出身不平等B.启蒙思想家的理想最终实现
C.推翻了法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标志法国成文法体系的确立
8 . 下表所示为1689~1884年英国政治的发展情况(部分)。这反映出该时期英国(     
时间内容
1689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律由议会制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
1701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和罗马教廷教会和好或保持交往者不能继承王位
1721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1832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1876第二次议会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取得了选举权
1884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
A.法律是保障国家权力的重要武器B.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滞后
C.君主立宪制度具有明显贵族色彩D.民主政治发展具有渐进性
9 . [新考法·新变化丨结合学者观点考查史学研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政治社会学家摩尔在《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一书中以英、法、美、中、日、印六国为考察对象,认为各国为了从前工业社会进入现代社会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现代化方式,分别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道路,以中国为代表的共产主义道路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法西斯道路,另外还有以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式民主道路。

——摘编自郭宋《为了现代——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解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现代化道路”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可整体提出,可分国别提出,可反对或补充新观点),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10 .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下议院议员一直沿用中世纪的旧选举法选举产生,据统计,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全英国仅有15万人有选举权,占总人口的2%,且下院的513名议员中,有254名是衰败城镇的贵族地主。这说明英国(     
A.复辟风险始终存在B.立宪道路艰难曲折
C.革命成果遭到窃取D.议会成为国王附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