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政府出现了一种有趣的“投豆选举法”。因为当地百姓文化水平很低,大多不识字。一个个大碗放在被选举人面前,每位代表拿一颗豆子,拥护谁,就将手里的豆子投到谁的碗里,豆子多者当选。一时间,一首歌谣在群众中广为传唱:“金豆豆,银豆豆,颗颗不能随便丢,选好人,办好事,投到好人碗里头。”这一做法旨在(       
A.完善苏维埃政权组织架构B.保证民主政权“三三制”原则
C.使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D.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 . 随着东北、华北等地的解放,解放区的范围不断扩大。1948—1950年,中共中央先后设立六大行政区,以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实行党政军一体化管理。关于六大行政区的设立(     
A.基于抗日战争战局的变化而设立B.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C.为建国初期的外交工作创造条件D.利于解放军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2024-05-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


——据成剑《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运行机制研究》等


结合材料,以“陕甘宁边区政府机构建设”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如图中阴影区域所代表的政权(     
A.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B.是创建我国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C.贯彻“三三制”原则D.为建立首个共和国奠定实践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1938年《新华日报》有关陕甘宁和晋察冀根据地的报道情况。据此可知(     
A.敌后根据地成为抗战的主战场B.陕甘宁是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
C.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日臻完善D.晋察冀成为日军扫荡重点地区
2024-02-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确立了正确的民主革命路线B.开辟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吸取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D.坚持走人民群众革命路线
2024-02-2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曾一度进行“改制”,将工农民主制(苏维埃制度)改为普选的民主制(不分阶级的民主制)。这一改变反映了(     
A.国民民主意识的普遍增强B.国共两党矛盾的再度激化
C.党的策略路线的重大转变D.解放战争发展的客观要求
2024-02-0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1941年,陕甘宁边区制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规定边区公务员考核实行赋分制,工作50分,学习25分,操行25分。考核等级按分数多少定为七等,一等升级……六等降级,七等解职。这些规定(     
A.进一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扩大了陕甘宁边区政权阶级基础
C.反映了品行是考核干部的主要依据
D.推动了干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024-02-0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写一则以“探索”为题的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明确规定: “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这一规定(     
A.推动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B.旨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利于团结力量抵抗日本侵略D.激发了全体国民的抗战热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