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榜样。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议会的主权,但并没有解决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问题。此时的国王,是实实在在的行政首脑,他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内阁处于国王的控制之下。……乔治一世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政府首脑,而不管从感情上说他是喜欢这个人还是不喜欢这个人。英国因为其稳重的、令世人印象深刻的民主政治,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

——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材料四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机构名称及职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英国政治制度的名称及其建立、发展、完善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成就。
2024-03-1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信息如下表:
事件

会议或法律文件



意义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200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首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写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该小组研究的方向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B.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完善
2023-12-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信息如下表

事件

会议或法律文件

意义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200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写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该小组研究的方向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B.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完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摘编自《史记·周本纪》

公元前509年,罗马贵族不满于最后一任国王“高傲者”塔克文的暴行,遂联合起来驱逐了他,共和制得以建立。公民大会实行的是团体票制,其中百人团大会的多数票由富有阶层控制,公民大会只能由高级行政官僚或者保民官召集……公民亦不能自由发言,通常只能就高级行政官僚和保民官提出的法案进行投票。

——摘编自黄洋《古代世界的共和主义》

美国共和、民主两党议员选举时,都把筹款能力作为首要条件,这是政治惯例。谁的经费越充足,谁获胜的希望就越大。例如在2004年的国会选举中,众议院中97%以上的席位,参议院中88%的席位,都是支持花钱最多的候选人的,而该候选人也最终赢得了选举。“钱多者胜”几乎成了普遍规律。

——摘编自孙怀玉《走下鼎峰的美国》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摘编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政治团体的大量出现,是革命后政治风气的重要现象,这些政治团体,正是建立在革命前的实际经验基础之上的。组织党派的领导人,大多都在日本度过一段时间。自从孙逸仙于18941895年在檀香山和香港建立兴中会组织以来,中国的政党是以秘密团体进行密谋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在清朝末年,各省建立的谘议局和全国的资政院,对于公开成立政治团体是一个鼓舞;这些政治团体都毫不隐讳地以政党的面目出现。当革命到来之时,中国受过教育的精英,特别是具有西方政治概念的人,遂以高度的积极性进入政坛,投身于政治斗争。

——摘编自【关】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上卷)


(1)分别指出材料一前三则史料中“共和”的含义,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共和”的历史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政治团体纷纷建立的原因。
2023-11-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华·伊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截至1953年6月30日24时,我国在人口普查的基础上进行了选民登记工作,共有323809684名选民进行了登记,占进行选举地区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随后,在全国基层单位选举进程中,参加投票的选民共278093100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这可用于说明新中国(     
A.民主政治的广泛性B.选举工作的复杂性
C.国家政权的稳定性D.制定宪法的迫切性
2023-11-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华·伊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孙中山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从而削减总统的权力。为了给袁世凯做一个民主示范,191241日,孙中山亲自去临时参议院,宣布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一职。此后,为了实现来之不易的民主和共和,孙中山苦心孤诣,协助袁世凯依民主程序选任、就职、组织内阁,尤其重视向国民宣誓一事。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制转向民主制的开始,也是蹒跚起步的阶段,我们不能求全贵备,毕竟这是中华民族的新的开篇。

——摘编自唐文立《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粲》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是指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生发的有关政治社会领域平等、自由、权利、正义、公平等的认识理念、思考和诠释的总和。毛泽东民主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今天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毛泽东大民主的政治实践,不仅意味着极端民主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而且隐含着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艰巨性和长久性。

——摘编自刘建武《毛泽东研究报告(201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则,并说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制转向民主制的开始”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指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

——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材料四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解析)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种新机制的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政治上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的制度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政治构想。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023-11-03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继建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推动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这一历程反映出中国(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B.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善
C.政府治理体系趋于成熟D.民主政治建设与时俱进
2023-10-13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衡水中学尉犁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这说明社会主义制度(     
A.改变了农村的生态面貌B.加快了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
C.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D.契合了中国社会建设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82年宪法的通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宪法修改草案(1980年9月至1982年4月);第二阶段全民讨论(1982年5月至8月);第三阶段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4日)。这部宪法(     
A.通过历程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B.成为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产物D.标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