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     
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B.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
C.注重任用专业吏员D.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
2022-11-27更新 | 3266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合调研历史试题
2 . 秦代选官主要实行军功入仕,军功以在前线杀敌数量来计算;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由地方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给中央,被察举的人必须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这反映出秦汉之际(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入仕通道趋于多元
C.选官的客观性增强D.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2023-08-29更新 | 1271次组卷 | 5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3 . 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     
A.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B.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C.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
D.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2022-09-07更新 | 725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局一高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4 . 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朝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 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朝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 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2022-11-25更新 | 1232次组卷 | 7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元220年,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到南朝时,出现了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的局面。这一变化表明九品中正制(     
A.以血统为主要评定依据B.秉持着公正的民主原则
C.设置初衷与效果相背离D.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6 . 如表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这表明汉代
时间事件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顺帝阳嘉元年(年)“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

A.通过考试选拔官吏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C.选才标准更加规范D.选官制度日趋公正
7 . 南朝宋孝武帝刘裕任用出身贫寒的戴法兴、巢尚之等人担任中枢机构要职,负责协助皇帝起草诏令决策国家大事,从而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局面。这一现象反映出
A.门阀士族政治结束B.庶族地主掌握权力中枢
C.君主权力有所强化D.九品中正制已遭到废弃
8 . 在汉代,每个官吏一入仕途就有记录功劳、考课、籍贯等各项情况的“伐阅簿”。官吏任职期间,只要不犯赃罪,依然可依功劳等次累升至郡国长官一级。若自动去职或免职后,仍可按累积的功劳再次被征用。据此可知,汉代(     
A.察举制以功劳为升迁依据B.官僚队伍内部流动规范化
C.官吏的考核大都流于形式D.郡国长官控制地方选人权
9 . 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朱元璋要求选拔官吏“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康熙帝说:“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三者均认为古代选拔官员要(     
A.德才为主,门第次之B.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C.门第为主,德才为辅D.依据血缘,注重品行
10 . 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的初衷在于将选举权收归中央,意图实现中央对地方大族势力的强有力控制,但却把门第放到选官标准的第一位,最终巩固了门阀统治。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使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B.是中央对地方大族势力的某种妥协
C.成为魏晋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无法逆转门阀专政的历史倾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