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秦代选官主要实行军功入仕,军功以在前线杀敌数量来计算;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由地方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给中央,被察举的人必须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这反映出秦汉之际(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入仕通道趋于多元
C.选官的客观性增强D.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2023-08-29更新 | 1271次组卷 | 55卷引用:高中历史山东智书纲要上第一单元单元检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也是儒学名家,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便终生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弊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弊端的影响。
2019-06-21更新 | 4258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高考真题】
3 . 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这一现象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
C.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2021-12-02更新 | 607次组卷 | 23卷引用:【走进新高考】(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练习01
4 . 有学者指出: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这一转变(     
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
C.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勾结D.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
2023-06-01更新 | 249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汉初,中央要求各州郡对所推荐的孝廉先委以职务,考核合格后再向中央举荐。东汉顺帝时,则对各孝廉进行考试,考试不合格者将被黜落。据此可知,汉代察举制
A.突出强调门第观念B.对伦理道德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
C.呈现出衰落的趋势D.不断调整以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
6 . 东汉以来,统治腐败政局混乱,察举制在实施过程中充满了弄虚作假、“选举不实”的现象,致使人才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且因战乱连绵不断,广大民众流离失所,纷纷避难逃亡,士人的出身、道德才能均“详核无所”这实质上说明
A.察举制逐渐被世家大族所垄断B.社会动荡导致察举制无法实施
C.九品中正制的产生有其合理性D.君主专制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7 .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集中反映了当时秦朝官吏职业规范的基本要求: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由此看出秦朝官吏职业规范强调
A.儒家的治国理念
B.官吏的道德品行
C.严格按法律办事
D.官员的实际业绩
8 . 在边吏的选拔制度方面,西汉有武功、朝臣贬任、宗亲、举荐等多种途径,但以前三种途径为主。东汉则以迁任、举荐和内臣出任为主要途径,并加入了皇帝直接委任或将军兼任这一途径,即侧重于调动和选拔朝廷信赖的人出任边吏。这——变化反映了
A.官僚政治取代门阀政治B.郡国并行制度遭到废除
C.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加强D.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9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考试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说明两者的关系。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10 . 选官、用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请回答:
(1)我国隋唐以前出现过的选官、用官制度有哪些?(至少举出两种)
(2)从隋唐开始,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选官、用官制度是什么?请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