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下图为1993年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的木牍《集簿》,上面记载的内容主要有: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和吏员的配备;户口数、性别及年龄结构,流民安置;提封、侯国邑属国、宿麦田及桑田面积的增减变化;钱谷出入。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御史参与对《集簿》的审核工作,以防止官员造假
②政府通过《集簿》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
③《集簿》用于记录地方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
④《集簿》可以用作证明简策在汉朝仍有使用的一手史料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 . 汉武帝时下令“好文学,敬长上”的人才经地方官考察可入太学。晋武帝时专为贵胄子弟创设了国子学。唐代,国子学、太学分别限定为三品以上和五品以上官子弟,“庶人之俊异者”亦可入四门学、律学等。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B.上计制度的衰落
C.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D.选官制度的变革
4 . 曹魏初期中正由“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在品评人物时十分重视考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而到西晋时中正品评人物看重门第,品定为“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这一变化主要缘于,西晋(     
A.世家大族控制朝政B.选官标准发生改变
C.地方长官充任中正D.乡村名士地位提高
2022-12-11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C卷)
5 . 《汉书●儒林传》记载:“(汉初)孝惠、高后时,公卿皆武力功臣”。汉武帝时,则以儒学水平的高低作为选官的标准,出现了许多布衣官员和平民卿相。这一变化(     
A.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运行效率B.成为解决王国问题的关键
C.反映选官思想由尚武转向崇文D.普遍提升了官员文化素养
2023-01-0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西周以宗法血缘关系为主进行分封授爵,秦国实行军功爵制,汉初赐民以爵,这一变化
A.有利于官僚政治建立B.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强化了政治特权观念D.体现了统治思想的转变
7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时期选官考核监察
西周至春秋______
春秋战国荐举功劳制
秦朝“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_________①中央:秦汉建立了以_________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
②地方:每州设_____人,代表皇帝巡行郡国
汉代______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流于形式
隋唐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_______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
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
宋朝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承唐制设御史台,宋朝划分路作为监察区
宋朝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
元朝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后来恢复科举制,比例不大中央设有御史台,地方设有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明朝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___________主要机构有都察院和六科, 合称_______
清朝_________,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

2022-09-2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21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8 . 西汉初年沿袭了秦朝的军功爵制,“公卿皆军吏”。西汉中后期,“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这一变化
A.适应了国家治理的需求B.确立了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C.改变了中央官制的运作D.削弱了门阀士族势力的影响
9 . 辟除,亦称辟举、辟召,是中央和地方长官可自行任用属员的一种任官制度。西汉规定,长官降举百石以上小吏,要报中央,东汉后,地方各级行政长官都可直接辟用下属,无需报请中央批准,因此公府辟举之风更盛。这一变化说明
A.监察体系完善B.社会阶层流动
C.中央集权削弱D.选官制度成熟
10 . 汉文帝时期,被察举者基本上限于现任职官;到汉武帝时,吏民均可被察举。这种变化的主要目的
A.巩固封建君主统治B.改善社会风气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加速社会流动
2021-11-2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