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明清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了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
C.台谏分置的弊端D.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
2023-08-18更新 | 290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汉朝时期各级吏员都要接受考课,郡国在每年年终时要派官员赴京报告生产、税收、财务、户口、刑狱等情况,并接受考课。尹湾汉墓出土的《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所记迁除实例约110多个,其中标明“以功迁”的有70多例,占65%。这表明此时(     
A.官吏升迁基本依据考课B.统治思想追求儒法杂糅
C.官员选拔主要依据功绩D.治国理念渐趋务实功利
2023-08-18更新 | 639次组卷 | 43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指出: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这一转变(     
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
C.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勾结D.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
2023-06-01更新 | 249次组卷 | 4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同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


有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缩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接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的产生方式并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的选官制度;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核心标准的演变。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东汉时期部分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该史实可用来说明东汉时期(     
A.地方舆论影响人才选拔B.察举制度渐趋衰落
C.乡论成为选官主要依据D.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2022-12-0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朝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 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朝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 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2022-11-25更新 | 1232次组卷 | 7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该制度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朝廷在各地设立中正官,其中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同时规定中正官只有品评权,任命权由朝廷作主。这表明九品中正制的推行(     
A.保证了地方官员清正廉洁B.打破了门阀士族的垄断局面
C.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D.提升了寒门庶族地主的地位
8 . 下表为汉武帝时期部分官员的任职及学术研究方向情况。这反映出当时(     
姓名官职学术方向
公孙弘丞相学《春秋》杂说
主父偃丞相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
张欧御史大夫治刑名
韩安国御史大夫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邹田生所
汲黯主爵都尉学黄老言……然好游侠
郑当时大农令以任侠自喜……好黄老言

A.官员任用灵活务实B.阶层流动明显加快
C.无为而治继续推行D.学术研究自由开放
9 . 下表为东汉时期部分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这些史实可用来说明东汉时期(     
东汉时期部分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
姓名乡论事迹入仕途径
赵宣乡邑称孝州郡数礼请之
张霸年数岁而知孝让举孝廉光禄主事
朱儁以孝养致名为县门下书佐
A.地方舆论影响人才选拔B.察举制度得到了完善
C.乡论成为选官主要依据D.社会阶层间流动频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割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命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