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保结,是指考生报考科举时须有他人对其某方面状况予以书面担保的一种制度。下表为部分时期与保结内容相关的记载,据表可知(     
唐开成三年“如有缺孝弟之行……并不在就试之限。如容情故,自相隐蔽,有人纠举,其同举人并三年不得赴举”
宋代“既集,什伍相保,不许有……不孝、不悌……之徒”
明洪熙元年“应试之士,所司取诸生所属里邻结状,平日乡党称其孝弟、朋友服其信义……方许入试”
清顺治九年“童生入学……先期晓谕报名,取邻里甘结,身家无刑丧、替冒各项违碍,方准收试”
A.基层组织在科举中发挥作用B.科举考试有利于强化孝道意识
C.科举关注官员治国能力D.官员选拔程序日趋烦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官员考核制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尚书》《周礼》均有记载。战国、秦、汉时期,主要采用以赋入多少作为考核标准的“上计”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事考核的对象逐步由地方官吏扩大到中央官吏,出现了专门负责考核的机构;唐宋时对官吏的选择和考核更加重视,主要实行“善最”考课;明、清考核分“考满”“考察”两种。在两千多年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且运作有效的考核机制。

——据刘承《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借鉴意义》等整理

材料二 中国文官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被归纳为“扬清激浊”的考核制度。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根据对官吏的考核情况,分不同的等级,予以升降赏罚,考核和官吏的选拔与任用紧密相连。纵观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尽管有着不少弊端,但其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摘编自林艳玉《中国古代官吏的考核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积极作用。
3 . 据《明会典》记载:针对京官、在外司府州县官、教官、杂职官、人流仓官,明统治者依照官员办事能力的强弱进行考核,达到标准的官员给予晋升,达不到标准的就留职或降或罢黜。这说明,明代
A.严格划分官员等级B.重视优化官僚队伍
C.强调官员的差异化D.官吏考核臻于完善
2021-02-02更新 | 449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