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财政监督制度】

材料一   《周礼·天官》所记载的“宰夫”和“司会”有财政监督的权力,而且有一定的分工:“宰夫”重在审查各级官署财用出入的合法性,“司会”则要把官府的收支和它完成的事功联系起来进行考核。《礼记·王制》中提出“量入以为出”,对财政收支实行预算控制。《周礼》中规定:财赋的出入必须经过几个人的审核,内外互相考核,出入互相考核。战国李悝《盗法·杂法》中规定:遗失记载官物的帐薄以致财物数量有错误的,要按不揭发盗窃论罪。

材料二   秦代已有相当严密的财政监督制度。会计记录不正确,对财物保管不认真均会受到惩罚。此外还注重对新旧官吏交接的监督。西汉对于财政收支的具体监督,既加强对上计簿的审查,还大力严惩贪污舞弊和贿赂行为。隋朝以前有财政监督的制度,却没有专管机构。隋唐时刑部下专设比部,“职掌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公廨、勋赐、赃赎、徒役课程、通欠之物及京师仓库,三月一比”。北宋对于各级官署支用的财物要进行事前的和事后的审计,到南宋初设审计院。明、清以户部所属的“清吏司”来执行财政监督。十三个清吏司根据各省一年一报的文册进行审查核销。清前期大体延袭明制,均按监督的对象,作具体的分工。

——以上均摘编自赵友良《我国历代财政监督(审计)制度考略》


(1)根据材料一,列举我国财政监督早期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财政监督的演进趋势及影响。
2 . 据记载,唐朝谏官有权向皇帝言谏或封驳;宋朝皇帝亲掌监察御史的任用权;明朝设六科给事中,专掌六部监察事宜,废止言谏制度。言谏制度的变化表明(     
A.言谏对象范围扩大B.监察独立性日益增强
C.监察机构日益简化D.君主对权力控制强化
3 . 保结,是指考生报考科举时须有他人对其某方面状况予以书面担保的一种制度。下表为部分时期与保结内容相关的记载,据表可知(     
唐开成三年“如有缺孝弟之行……并不在就试之限。如容情故,自相隐蔽,有人纠举,其同举人并三年不得赴举”
宋代“既集,什伍相保,不许有……不孝、不悌……之徒”
明洪熙元年“应试之士,所司取诸生所属里邻结状,平日乡党称其孝弟、朋友服其信义……方许入试”
清顺治九年“童生入学……先期晓谕报名,取邻里甘结,身家无刑丧、替冒各项违碍,方准收试”
A.基层组织在科举中发挥作用B.科举考试有利于强化孝道意识
C.科举关注官员治国能力D.官员选拔程序日趋烦琐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源于周朝,并留下了许多相关记载。《礼记》记载:“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卿大夫致仕曰‘国老’,一般官吏致仕曰‘庶老’。”《礼记·王制》说:“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大学),养庶老于虞庠(小学)。”

材料二   汉兴,官员欲致仕,须申请,说明缘由。致仕有二:一为老,二为病。告老告病,皆称“乞骸骨”……元始元年,平帝下令“天下比两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

《唐会要》载:“旧制,年七十以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开元五年十月十四日敕,致仕官应物,令所由送至宅,三品以上,并听朝朔望。其年十一月,致仕官子弟无京官者,其在外者,听一人停官侍养。”另规定:“诸职事官年七十、五品以上致仕者,各给半禄。”

材料三   神宗年间规定:“承务郎及使臣以上致仕,尝以战功迁官者,奉钱衣赐并全给;余历任无公私罪、事理重及脏罪,给半;因过犯若老疾体量致仕者,不给,非战功功状显著奏裁”;“宰相以下并带职致仕”……《宋会要辑稿·职官》载:“国朝,凡文武官致仕者,皆转一官,或加恩其子孙。”《宋史·职官·致仕》载:“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者,许御史台纠劾以闻。”明清以后,破除古制,将退休年龄提前10年以上,且带有强制性,相沿至今。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古代退休年龄的变化和退休待遇的发展趋势。
(2)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影响。
2021-12-0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