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20世纪,随着美国政府规模的不断扩大,文官集团日益崛起与膨胀,他们可以通过提供方案、资料和信息等途径来影响总统决策,通过参与政治决策的形式来制约总统,而在执行政策与法律的过程中,他们也拥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可以改变总统政策的初衷。材料表明美国文官(       
A.打破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实现了宪法权利框架的重构
C.扭转了国会权力衰微的趋势D.成为权力结构中的制衡力量
2023-12-27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万般皆下等,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摘编自【宋】《神童诗》

材料二   为了取代科举选士制度,张之洞等人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专门制定了一套学堂奖励科名出身制度,还在呈递朝廷的奏折中提出:“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然则并非废罢科举,实乃将科举、学堂合并为一而已。”《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也指出:“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亦与科举无异。”在这一颇具科举考试文化特色的“理论”影响下,以学堂选士替代科举选官的举措获得了官绅阶层乃至普通士人的广泛认同。190512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拟于明春出示招考,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该报于1906713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

——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

材料三   西方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虽然宣称是民主、平等的,但其形式平等多于实质平等,种族、民族问题的存在使得公务员录用的民主、平等难以真正实现。我国《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指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民族事务部门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少数民族报考者应予照顾。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对退役军人应予照顾。录用公务员时,对报考者要从‘德’和‘才’两方面去衡量,二者得兼,不可偏废。”《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第四章“报考资格审查”第十四条规定“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这是与我国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息息相关的,与西方国家要求公务员保持“政治中立”形成鲜明对比。

(1)材料一提到了哪两种选官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并说明改革的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三,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不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3 . 英美两国是最早实行文官培训制度的国家,他们的文官培训制度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以后,随着政府规模与责任的增大,特别是文官职业化趋势的发展,对文官进行培训成为美国联邦政府文官管理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案》。这一法律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了由联邦政府出资对文官进行职业培训的尝试,并从此开始了美国联邦政府文官培训管理与建立培训制度的历程。此时,美国工业领域正在兴起一场“科学管理”运动,为现代工业的生产与管理提出了极富效率的方法与原则,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果。这使一些长期关注文官制度改革的人看到了“官僚体系采用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并将其应用于文官管理之中”的重要性。美国文官培训工作得到了包括联邦政府在内的社会诸多方面的关注写重视。在借鉴英国文官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美国联邦政府做出了一些较为具体的准备性工作,推动文官培训活动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二战后培训制度的完善与推广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石庆环《美国联邦政府文官培训制度的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之后,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普遍重视文官培训工作。英国文官培训包括一般性的行政管理知识与行政技术,也有政策执行和制定所需的基本能力。其核心目的是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培训方式灵活多样,既有专家、学者指导下的系统性培训,还有自己指定教材、独立阅读资料的自学。通过制定《就业与训练法》等相关法律,政府将文官培训作为一个专门领域进行了具体规定。鉴于通才型文官难以造应国家发展的需要,英国强化和提高专业技术性文官的地位,培训多注重政治、法律等基础知识。文官培训工作不再由政府垄断,而多借助社会力量完成。在美国,效率成为驱动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价值取向。文官培训课程涉及法律、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包括在岗培训、岗位轮换、案例研究等培训方式。政府通过政令或立法的方式为文官培训活动提供了严格的立法保障。美国坚持以培养专家型文官为导向,注重提高文官的专业技能,强调文官独特工作领域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专门知识的虽然各类大学和私营机构的培训工作有一定的自主空间,但政府拥有文官培训活动的最终决定权,掌握“文官培训总方案的设计和总预算的下拨以及使用”。两国文官培训活动均取得显著成效。对20世纪的代以来的中国公务员培训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贯料《20世纪英美文官培训发展与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前期美国文官培训活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英美文官的培训活动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美文官培训活动对当的中国公务员培训的启示。
4 . 考试选官是历史的进步,又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进步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官考试除另有法律规定外,分为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关于考试资格,凡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文官高等考试分甄录试、初试、大试。

1)甄录试为笔试……甄录试落第者,不能参加初试。

2)初试。先笔试,后口试。……初试及第者,授以学习员证书,由国务总理咨送各官署学习2年,学习员学习期满时,由各该长官呈请大试。

3)大试。也是先笔试,后口试。考试科目为现行法令解释、设案之判断、草拟文牍。……第三次落第者,不得再考。文官普通考试的科目为国文、历史、地理、笔算、法学通论、经济学6门。……考试及格者,授以试补官证书,按照其等第的高下,依《文官任用法》叙补。

——据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整理

材料二   二战以来,西方传统文官制度体系中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官分途原则发生很大变化,逐渐呈现出相互交融的态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国家的文官试图打破“政治中立”的樊篱,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化倾向。随着政府所处环境以及文官制度核心价值观的变化,传统文官永业原则受到挑战。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的阶级统治往往僭越制度的规范,典型的做法就是不经过考试任用的程序直接任免文官;另一方面,出于技术方面的考量,西方国家越来越倾向于将行政职位的一部分特别是高级职位向社会开放,不拘一格招揽优秀人才,这淡化了考试任用的制度刚性。

——摘编自秦勃《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官制度的嬗变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以来西方文官制度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870年英国颁布第二个文官制度改革法令后的文官人数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年份1881189119011914192219391943
文官人数5083979241116413280900317721387400710400
A.解决了严峻的青年就业问题B.契合了社会管理复杂化趋向
C.造成了国家治理水平的下降D.增加了政府行政不稳定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  )
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
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2023-09-19更新 | 187次组卷 | 62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采用竞争考试的方式选拔文官。1933年,罗斯福新政期间,官员群体却对新政内容并不热心,罗斯福决定通过总统任命和考核录用相结合的方式来组建自己的行政队伍。美国文官制度的这一变化(     
A.确立了文官中立原则B.冲击了分权制衡体制
C.恢复了“政党分肥制”D.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
2023-11-29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选官制度一直在发展创新。在察举制下,州郡长官获得重大的选官权力,举主与被举者之间往往结成密切的依附关系,后者成了前者的“故吏”,还承担着一些封建义务。但随着考试之法的建立以及这一环节的日益重要,情况就在逐渐变化。地方长官提供给被举者的,已不是举后即可得到的官位,而只是一个考试机会。行官与否,在于应试者的个人才学;而擢第与授官,则是中央的权力。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官职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的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的文官改革命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代与西周的选官制度分别是什么。概括唐代科举制在选官方面有哪些发展。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任用官员方式有何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