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清末新政开始后,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成为共识,其中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与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此项制度正式设立于(     
A.清政府学部的设立B.《奏定学堂章程》颁布
C.科举制在全国废除D.《公务员任用法》颁布
2023-11-08更新 | 41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所示是1909年清末新式学堂的发展情况。这一状况(       

项目

学堂总数/所

学生/人

高校学生/人

数量

52348

1560270

20648

A.说明基础教育实现了普及B.为官员选拔提供了人才支撑
C.改变了传统教育落后局面D.推动了学堂选官制度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5年9月,御史陈曾佑奏称:“大学堂分科,其中学农者,为种植土化之事;学工者,为物理化学之事;学商者,为算筹贸易之事;学医者,为解剖医学之事。而今一概用为翰林院编修、检讨,不知所编者何书,所讨者何事。”这反映出晚清时期(       
A.学堂选官满足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教育近代化进程艰难
C.教育改革促进了学科分类的发展D.注重实用技术的训练
4 . “即便是主张废科举的人士,到后来才发现科举制的废止,等于将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政治根基突然铲除。”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科举制的废除意味着儒家文化的灭亡B.废除科举制在当时导致极大社会混乱
C.科举制的废除为辛亥革命开辟了道路D.科举制的废除导致了传统社会的消亡
5 . 科举制度是传统士人的进身之途,但在清末有了重大变化。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到1910年新式学堂已有42696所。这反映了清末(       
A.新人才选拔体系受留学生推崇B.教育理念发生根本性改变
C.选官制度改革迎合时代的需要D.文官考试制度的正式建立
2023-11-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一次自救运动,也是一次“自掘坟墓”的改革。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是想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的人,但无论是在国内新式学堂中还是在留学生中,清政府并没有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士类的知识分子群体。材料旨在说明清末新政(  )
A.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B.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发展
C.挽救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D.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
2023-11-0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1905年,袁世凯上书朝廷“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为浙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弃旧而谋其新,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臣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这一言论(       
A.动摇了清政府统治根基B.推动了清末新政的产生
C.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D.力求与西方进一步接轨
8 . 1910年夏,北洋大学堂的土木、采矿2门共有15名正科生毕业,根据《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经最终毕业考试,其中12人“均拟请赏给进士出身”,并授予实官,其待遇相当于过去科举殿试及第者中的“一甲”地位。这一事件说明(     
A.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B.晚清进行了选官制度的变革
C.北洋政府重视实用人才D.民国政府沿用科举殿试制度
9 . 晚清主要采用考试选官制度,考试内容包括中外文、礼仪、地理、科学、经典和历史等,全面考查考生的知识和修养,对参加考试的考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这说明,晚清的考试选官制度(     
A.有利于提升官员素质B.缓解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C.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D.保证了选官的公平公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5年,《东方杂志》转载了夏曾佑的一篇文章,他认为废科举之后“恐中国识字之人必至锐减,而其效果将使乡曲之中并稍识高头讲章之理之人而亦无之,遂使风俗更加败坏,而吏治亦愈不易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仍能适应时代需要B.废科举已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C.新式教育的发展存在阻力D.该杂志社赞成夏曾佑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