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表内容出自《商君书》。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成,威生德,德生于刑”《说民》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画策》
“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去强》
据此可知,该书(       
A.立足于融合儒法思想B.服务于君主集权需要
C.确立了德主刑辅原则D.完善了国家统一理论
2 . 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到战国时期政府才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这一变化主要服务于(  )
A.军事战争的需要B.社会秩序的维护
C.官员选拔的便利D.专制皇权的加强
2023-12-2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2 中西方法律教化与基层治理(5大核心考点+90道高频考题)
23-24高二上·江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说文解字·刀部》:“刑,罚罪也。从井,从刀。”“刀”表示古代的一种兵器。《越绝书·记地传》中说:“‘井者,法也。’井训为法,故作事有法谓之井井”《荀子·儒效》中说:“井井兮其有理也,严严兮其能敬己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春秋至两汉时期的刑罚(       
A.必须依据一定的法度B.维持了社会等级秩序
C.已将法家思想作为指导D.是治国理政的主要手段
2023-12-16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4 . 从春秋到战国,儒家、法家争论不休。儒家主张“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而法家主张“法不阿贵”、“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上述言论表明儒法之争的实质是(       
A.敬天保民B.富国强兵C.德治与法治D.人性的善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傅斯年认为,“周之代商,绝不代表物质文明之进展……未必在宗法制度也……而在人道主义之黎明……一切固保天命之方案,皆明言在人事之中。”该观点意在强调西周(     
A.萌发贵族政治B.改进生产方式
C.重视敬天保民D.弱化宗法关系
6 . 战国时期,居住在秦国的墨子学派首领腹醇的独子杀了人,按法当死。秦惠王打算宽大处理,腹醇回答说,“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大王您“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但我“不可不行墨者之法”。腹醇的行为说明(     
A.秦国采用法家思想治理B.其家庭管理蕴含法治思维
C.墨家思想吸收法家思想D.君主专制尚未完全形成
2023-08-15更新 | 29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周中期的《吕刑》记载:“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下列古代传统与该观点最为契合的一项是(     
A.原情定罪B.论心定罪C.以礼入律D.轻罪重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与殷商“敬鬼侍神”思想不同,西周统治者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思想,认为“天命靡常”,上天会以“德”为原则,改换其在世俗世界的代理人,即所谓:“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天惠本归民之志,民和而后神降福”。西周的这一思想(     
A.反映了礼制与政治的相结合B.是君本思想在天命观上的反映
C.注重强化统治者的自我约束D.陷入不可知论的神秘主义窠臼
9 . 公元前536年,郑国国相子产不顾贵族的反对,命人将法律条文刻铸于铁鼎之上,以此作为国家的常法。此后,郑国庶民与贵族相争时“不忌于上”。据此推知,子产铸刑鼎(     
A.顺应了时代变革的潮流B.旨在打击封建贵族势力
C.奠定了中华法系的基础D.响应了奴隶阶级的诉求
10 . 战国时代的法家不仅着眼于建立行政文官制度,也十分注意成文法典能取得公信力。商鞅、吴起等改革家均注意到法典必须具备公平而又确定这两大条件。“徙柱立信”及“处罚王子”的传说,都是描述成文法的特色。战国时期的法律(     
A.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成熟B.适应了君主加强集权统治的需要
C.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D.反映了平民和贵族间斗争的结果
2023-05-12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