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我国第一部选举法。邓小平同志在草案说明中指出:“在选举法草案中,贯穿着一个总的精神,就是根据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规定一个真正民主的选举制度。”由此可以看出,这一选举法的特点是(     
A.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B.体现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
C.确立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D.实行民主政治协商的制度
2 . 下列选项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史实结论
A15世纪末16世纪初,原产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被传播到欧洲,后来又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地物种的全球性流动解决了人类饥饿问题
B1868年,日本进行改革,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根除了阻碍社会发展的封建主义因素
C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重新建立国际货币制度。同年,世界银行成立,向主要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有利于人民币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D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该法典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了明确详实的规定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A.AB.BC.CD.D
3 . 法治与民生

材料一   我国颁布的部分法律法规文件名称示意图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材料三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组织、个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及个人生活体验,从法治与民生关系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1-12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