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1950年婚姻法从起草到结稿的一年半中,历经41次修改,每章每条都是字斟句酌。据曾参与起草工作的人员回忆:“讨论问题时,大家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因为这是为新中国和五万万同胞起草的婚姻法,大家都意识到它的分量。”据此可知,1950年婚姻法的制定(     
A.开始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B.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
C.体现了立法的严谨性和民主性D.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2 .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对法治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这张表格(       
中共八大提出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顺利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完备的法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中共十五大明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明确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A.反映了中国法制建设基础的初步奠定
B.释放了恢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信号
C.体现了我国治国理念的巨大发展进步
D.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2024-06-06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14年以来,我国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生态文明立法进一步加快;制定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出台外商投资法,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首部民法典,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这反映出我国(       
A.法治建设将市场经济作为中心B.民众法治观念不断增强
C.加强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D.立法形式趋于丰富多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的部分法律法规
时间(年)法律法规名称
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8《扫除文盲条例》
1990《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
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
据表可知,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     
A.适应了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B.确立了科学与艺术发展的指导方针
C.满足了经济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D.推动了民主与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
2024-06-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种家族本位的法律伦理并非完全是穷途末路的罗网与糟粕。“礼法合一”的律法结构形式,以“礼”与“法”的相互勾连,将“人”“家”“国”三者天衣无缝地统合起来。显然,家族本位伦理如果能够剔除专制主义与身份等级的控制色彩,不过分扬尊抑卑,不颂扬等级差序,不轻视个体人格价值,那么,其内在所蕴含的仁爱孝悌的亲情法则、谦和好礼的交往法则、诚实信用的经济法则、克己奉公的社会法则,都不失合理性及有效性。

——摘编自吴留戈《清末民初律法中的新旧伦理冲突》

材料二:在清末民初律法的演进中,中国传统伦理坚守着“经世之学”的信念,西方近代伦理也同步进行着大举侵入。律法的方向从“变法不变道”转换为“变法也变道”,律法的主体从“臣民”转化为“国民”,律法的主旨从“家族本位”转化为“个人本位”更进一步发展为“国家本位”,律法的标尺从完全的“重义轻利”转化为部分条款的“重利轻义”。清末民初的律法不停更改着自己的伦理内涵及具体条款,然而,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传统伦理的现实价值并没有被定格在历史的尘烟中,而是再度如浪潮般回卷、复归。

——摘编自吴留戈《清末民初律法中的新旧伦理冲突》

材料三:在近代社会转型和法制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法制确实在向西方标准转型,表现为西方形态化移植、引进、吸收西方的制度文明。这就是中国的外倾运动方向,这是一个从被迫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除此之外,中国法律的近代化转型还有一个内倾的运动方向,或者说是“中国化”的运动要求。这与法律西方形态化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法律近代化转型。

——摘编自张晋藩《“变”与“不变”:20世纪上半期中国法律近代化转型的趋向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法律伦理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对当今依法治国的启示。
6 . 1982年宪法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4次修宪,这次修宪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这一变化突出体现了(     
A.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B.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需求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D.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发展
2024-05-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信息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部分内容摘录,该法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一九五〇年四月十三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原则
第一条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二章结婚
第三条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顺应了土地改革的时代需求
C.根除了封建婚姻观念D.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七部法律(“一日七法”)。这反映了(     
A.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定B.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起步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政治经济建设对法制的迫切需求
2024-05-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北辰区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50年,政务院颁布《商标注册暂行条例》,对商标申请、审查、注册等内容进行了规定。1954年,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开始对所有未注册商标进行登记,于1957年推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实行商标全面注册的意见》。这些做法(     
A.旨在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B.促进了三大改造的顺利展开
C.有利于探索社会主义法制建设D.强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
2024-05-17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九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直到12世纪前后,中世纪的艺术还未涉及儿童,也没有表现他们的意愿。我们宁愿认为,这是儿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地位的表现。从罗马程式的世界到13世纪末,儿童没有自身的特点,只是身材缩小的成人。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17世纪以后,现代家庭观念在欧洲出现,孩子被看作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父母亲自抚育孩子、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18世纪,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打开了科学研究儿童的大门。

——摘编自【法】菲力浦·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

材料二   1是英国工业革命早期剥削童工的木刻画(1790年);图2是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卷头发》(1935年)剧照,剧照所示为美国孤儿院的午餐时刻;图3是二战时期的美国海报,呼吁人们购买战争海报以让孩子远离战争,海报下方英文译为:别让阴影触碰他们;图4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画(2021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儿童地位的变化,并对变化进行合理解释。
2024-05-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 届广西三新学术联盟高三下学期百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