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将“投机倒把罪”除名并分解出几种常见罪,分别是“合同诈骗罪”“非法经营罪”“强迫交易罪”“倒卖车票,船票罪”“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等。这一修订
A.奠定了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B.彰显了全国人大的立法核心地位
C.规范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2 . 民法典正式施行是中国人民民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部分)

20世纪五
六十年代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文革开始后,中国立法、司法和法学研究完全中断。
20世纪七
八十年代
1979年,开始新中国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八十年代先后出台《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
20世纪九
十年代
为适应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要求,1993年开始起草《合同法》,1998年开始起草《物权法》。
21世纪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撰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11日起施行。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发展脉络梳理》

从表格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2-15更新 | 492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选考)试题
3 . 建国后民主法制的建设
人物观点出处观点概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国古代诸王朝的兴亡根本在于经济管理的循环(安宁繁荣、国力增强—政府开拓、财政困难—提高赋税、贫富分化—内忧外患、走向覆灭)。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中国历史自秦汉后,即入于一治一乱之循环,而不见有革命。历来大乱之所由兴,要不外“人心放肆”那一句老话。人心放肆即不易尊重对方,更不易节制自己,更要紧的,乃为人心放肆便是其礼俗失效之征。
黄炎培1945年与毛泽东的对话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建国后的政治探索来答复黄炎培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话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语言流畅。)
4 . 2017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到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中国法治建设应达到更高程度。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
A.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互推性B.依法治国对社会要求的多元性
C.社会发展对法制建设的紧迫性D.社会发展与依法治国的同步性
5 . 新中国1982年宪法所呈现的闪光点非常多。如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首次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宪法;恢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承认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缺少等。这表明“八二宪法”
A.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B.保护和承认市场经济的合法化
C.首次确立了人民民主的原则D.全面超越了“五四宪法”的水平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1799年拿破仑执政后便下令起草,在法典制定过程中,拿破仑多次参与一些法律条文的讨论,始终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相对理性的原则,18043月由立法院通过。第一部分是人法,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拿破仑晚年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

——摘编自Diane《拿破仑民法典》等

材料二   1954年,中国开启了民法典的编制工作。1957年编纂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等13个法律文件,与1922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民法典》有共通之处。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稿》,体现了防止修正主义复辟等立法宗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地位开始恢复,民法的制定显得更为急迫。1986年,《民法通则》出台,随后,《技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民事单独立法纷纷出台。2020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摘编自刘凯《<民法典>诞生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的依据。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撰特点,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行的伟大历史意义。
7 . 1982年宪法颁布后,先后于1988年和1993年修订,分别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和“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内容。这反映出当时
A.立法缺乏稳定和延续性B.基层民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改革开放推动法制建设D.已经建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2021-05-02更新 | 644次组卷 | 1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62年3月,毛泽东针对公安工作指出:“刑法需要制定,民法也需要制定,没有法律不行”。1964年7月形成民法草案(试拟稿),该草案共3编、24章、262条,包括总则、财产的所有、财产的流转。这反映出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B.“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
C.依法治国方针正式形成D.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2021-04-21更新 | 1214次组卷 | 27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考)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雅典历史上出现过12次陶片放逐案例,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487年,被驱逐者是前僭主庇西特拉图的亲戚西帕库斯,最后一次发生在公元前417年,群众领袖海柏波拉斯被流放。
战国时期韩非子主张惩罚有罪行的人,不能因是高官显官而回避;奖赏有功劳的人,不能因是小民百姓而遗忘。
宋代宋代法律全盘继承了唐律关于男子“七出”正当休妻的法律规定,赋予了女子主动离婚的权利,甚至扩大了女子的离婚自由权。
近代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不得中止法律的实施,未经议会同意,也不得行使法律豁免权。
近代中国1904年《公司律》确立了两项平等权利:一为不分官商、不同主体一律平等原则;二为股权平等原则。
现代中国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
请围绕“法律”和“公平”,任选表中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运用有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准确。)
10 .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暂停民法典的起草,转向先分别制定单行法,1998年八届全国人大决定恢复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决定加快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A.国家治理体系趋于完备B.法制建设适应经济发展
C.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D.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
2021-04-12更新 | 1102次组卷 | 29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漳平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