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下表为1988~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修订内容。相关修订内容反映了(     

1988年

(增加)“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年

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1999年

(修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2023-03-09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子“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征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征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材料三   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

——摘编自王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并概括《唐律疏议》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新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必要性。
2023-01-10更新 | 4578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系统整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中华民族5千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体现了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79—2009年,我国先后制定或修订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婚姻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继承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企业破产法、著作权法、收养法、证券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这些法律的制定(     
A.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C.全方位回应了群众对民生关切问题D.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有益的经验
5 . 我国1982年宪法制定以后,曾经历过几次修订。下表所示是其修订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我国宪法的修订(     
时间修订内容
1988年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等内容
1993年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1999年增加“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要内容
2004年增加“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
A.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B.达成了依法治国的目标
C.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D.构建了完整的法治体系
6 .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对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历史任务的具体落实。这部法典(     
A.利于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B.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路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总目标D.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行动指南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民主派构建了“三民主义”的宪政理论,并由此而产生了民国的国典——。是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从根本大法的角度,对“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等作了制度性规定,在中国历史上极具开创性。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以来,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现行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民国国典的名称,颁布于何时,颁布的目的是什么?为此,在政体的选择和建构中,有了怎样的创新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行宪法”所体现的基本精神;结合教材说明目前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在18届3中全会决议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82年宪法与前面几次修订的宪法相比,不仅确认了“民主”和“法治”两项基本的宪法原则,而且明确规定了整个国家权力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运转。在保障人权方面,最突出的地方莫过于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调至“国家机构”之前。这些变化(     
A.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巩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成果
C.旨在确立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D.顺应了新时期政治经济建设的需求
2022-09-07更新 | 833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完善经济法治为龙头,拓展到各个社会关系领域,赢得了公众的认可与支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并且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基本完善。这些成就的取得
A.说明党开始认识到法治建设的价值
B.体现了我国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普及
C.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持续推进的保障
D.表明了法治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有力补充
2022-05-31更新 | 1194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备成熟的法典,全面制定了有关性别与婚姻的法规。《唐律》对离婚有三种规定,一是“出妻”,指由夫方提出的强制离异。在《礼记》中为出妻规定有“无子、不顾父母、妒、淫、哆言、窃盗、恶疾”七条理由。妻子若犯了其中一条,丈夫就可名正言顺地休妻。二是“义绝”强制离婚。“义绝”包括夫对妻族、妻对夫族的谋害罪、奸杀与殴杀罪。官府判断一方犯义绝,必须强制离婚。三是受鲜卑族法律的影响,唐朝还存在“和离”的情况。从敦煌文书的“放妻书”样文看来,“和离”不仅双方自愿,而且还有对妻子再婚的祝词,“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选聘高官之主。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摘编《从<唐律·户婚>看唐代婚姻的双重性》

材料二1950年《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党和政府利用报纸、广播、书籍等方式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还通过集体婚礼、评选模范夫妇等形式宣传《婚姻法》。各级法院对于因干涉婚姻自由而伤害妇女或逼致妇女自杀的罪行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婚姻法》的贯彻使受封建婚姻制度束缚、压迫的妇女纷纷向政府和法院申请解除不合理的婚姻关系,妇女提出的离婚案件迅速增加。妇女获得婚姻自由后积极参加了基层政府以及生产互助组织的工作。伴随着婚姻自主意识的增强,青年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改变。

——摘编《论1950年<婚姻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的婚姻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0年《婚姻法》的核心理念,概括其贯彻实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