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3年,我国政法工作负责人彭真指出:“现在彻底消灭三大敌人残余势力的社会主义改革运动大体结束,今后必须加强正规的革命法制建设,以保障国家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为此,必须加强党对司法各部门的领导,加强法院和检察署的干部力量。”由此可推知,彭真主张(       
A.将经济建设放在中心地位B.党领导人民群众全面依法治国
C.法制工作要坚守司法独立D.法制建设应围绕党的路线展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宪法规范用语方面,“八二宪法”重视用语的法律化,避免了“七五宪法”“七八宪法”两部宪法中的政治术语或词语以及领导人的语录式的表述,保证了法律语言的规范性,且在内容的表述上也更为明确和具体。据此可知,“八二宪法”(     
A.体现对历史经验的总结B.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C.开启了我国法制化进程D.具有超越时代的适用性
3 .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启动了“普法”工程。作为影响力巨大的电视传媒,利用媒介优势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开办各种各样的法制节目,甚至有的电视台还开办了法制频道,这些节目和频道的满意度也非常高。这些做法(     
A.增强了民众的法制认同感B.拓宽了执法的途径
C.确保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D.丰富了法律的内涵
2024-02-2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面为1993年以来我国部分宪法修正案的内容。由此可知,这些修正(     
修正案年份修改内容
1993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改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4加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2018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说明我国经济不断实现历史性跨越B.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开展
C.折射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不断调整D.逐步完善了我国的国家发展目标
2024-02-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三)历史试题
5 . 下表是1993年以来关于我国部分宪法修正案的内容。由此可知我国(     
时间修改内容
1993年将“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改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4年加入“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2018年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经济不断实现历史性跨越B.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深入
C.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不断调整D.逐步完善国家发展目标
2024-02-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红色十校2024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50年《婚姻法》确立了“民主和睦”和“团结生产”的新家庭建设目标,《婚姻法》第三章指出:“夫妻有……和睦团结、劳动生产……为家庭幸福和新社会建设而共同奋斗的义务”等。这一时期,在地方的宣传、实践中,“和睦”“团结”“劳动”“生产”这些词语频繁出现。这些现象的出现(       
A.说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B.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C.得益于“双百”方针的贯彻D.反映了国家发展的风貌
2024-02-23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有: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及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上述文献的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这主要反映了(     
A.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B.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借鉴吸收了欧美民主政治建设的精华
8 . 2008年,某研究者对中国1300多名中高级公务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把“您认为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的调查结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这折射出当代中国(       
A.依法治国思想内涵不断丰富B.致力提升政府服务意识
C.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D.民众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上图中选取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信息,以历史的进步为主题拟定具体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中外关联,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1777年,法学家西罗塞尔最早倡议在德国编纂一部统一的民法典,随后德国学界围绕民法典的制定,陆续展开了研究与争鸣。德国民法典借鉴了《民法大全》中关于体系、方法、技巧、术语的智慧。法典第145条规定“向他方要约成立契约者,因要约而受约束”,非经当事人同意,要约不得修改或废除;第823条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生命、身体……对他们负因此所生损害的义务”;第903条规定“物的所有人,在不违反法律和第三人权利范围内,得自由处分其物”。

——哈斯巴根《中国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曾两度起草民法典,但均因政治运动而中断。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从1979年开始……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至200212月,法制工作委员会又将现行《合同法》《婚姻法》《收养法》和《继承法》编入,形成“汇编式”民法典草案。期间几易其稿,历时近十年的修订、补充和完善。2021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颁行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民法典编纂历程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