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是比较大的,而且影响比较广泛;宋元时期主要是航海外交模式;明 清时期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但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了中外民间交往。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A.由积极开放到逐渐封闭保守B.清王朝不再与别国进行民间往来
C.汉唐是最开放、最繁荣的时期D.总体呈现为开明与落后并存局面
2 . 明清时期,朝廷推行“改土归流”后,鄂西土家族地区广增学校,“士习诗书”、“寒俭之家,亦以子弟诵读为重”,贵州遵义县新舟沙滩出现黎、郑、莫等家族绵延数代义人辈出的“沙滩文化”现象;一些地方还设立贞节牌坊表彰守节的妇女。由此可见,“改土归流”后( )
A.国家改变对少数民族的治理方式B.儒学教育推动当地社会重学风气
C.当地与内地文化一体化进程加快D.当地树立了更加文明进步的习俗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治理边疆的思想和政策是由太祖和成祖奠定的。明初奠定中原以后,便向边疆地区进发,力图实现全国的大统一。为达到这一目的,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治理,仍采用“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在东北地区以及西北等地建立羁縻卫所;对北部边疆蒙古鞑靼、瓦剌诸部则分别封王,使之互相牵制;对西藏地区多封众建以分其势;对西南地区则推行土司制度。总之,由于明朝各边区形势不一,明朝边防的侧重点及具体措施亦有所不同。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2022-12-0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对西藏的管理
朝代政策
唐朝唐太宗将____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元朝在中央设立___管理佛教和西藏地方事务,标志西藏纳入中国版图。
清朝设立____,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2022-11-2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英桥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元朝时期,蒙古族的马奶酒为中原所接受,北方传来的胡萝卜、洋葱成为了南方餐桌上的必备之物。中原婚配中出现“频求更嫁,不以为耻”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南北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B.中原生活习俗受到统治者推崇
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D.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持续上升
2022-09-09更新 | 1450次组卷 | 3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名校
6 . 清代称边疆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为“藩部”,设置理藩院进行管理,并编纂有《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等。这表明清代(     
A.实现了对西北地区的严密控制B.提高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地位
C.以汉化政策融合边疆少数民族D.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特征
2022-08-30更新 | 2053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先秦时期,“关外”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外地区;西汉到东汉的前期,指的是玉门关的外面;明清时期,又变成了山海关往东和嘉峪关往西的地区。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关外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提升B.古代中国大一统版图不断扩大
C.古代中国政治重心不断向东迁移D.中央政府对疆域控制愈加严格
8 . 清军入关后即封禁东北。顺治十八年(1661)奉天府尹张尚贤上奏曰: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独宁远等三地人民凑集,然仅有佐领一员,不知于地方如何料理。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此奏意在(     
A.说明东北自然环境恶劣B.呼吁东北边务亟待充实
C.强调东北地势易攻难守D.弹劾东北官员疏于管理
2022-07-03更新 | 3742次组卷 | 29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睡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   19世纪以后,清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逐渐低落,导致面临深刻的边疆危机。对此,清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昭示主权”,比如在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省。日渐减少的财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之后,面临着海疆危机,传统的边疆观不得不进行转变,清政府开始筹办近代海军。但是这些迫于外部压力之下的政策转变,忽略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末边疆政策的失误也非常明显。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
2022-06-27更新 | 2070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德国史学家加文·汉布里这样说蒙古人:“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交通通畅利于东西文化交流B.民族隔阂消失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C.交通通畅才能进行文化交流D.在蒙古西征前西方文化未曾交流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