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吸收元代教训并结合宋朝地方治理经验,在地方实行军政、民政双轨体制,内地建立以布政使司为代表的民政体系;边疆、战略要地设立以卫所、都司为代表的的军政体系,确保了边疆稳定;同时在西南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册封西藏宗教领袖。明中叶后,鉴于南北形势变化,中央政府委派高级文官以“兵部尚书”等名义充任地方总督,主管一省或多省军政;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身份担任一省巡抚,主管民政。通过这些措施,明朝巩固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基本肃清东南沿海倭寇;东北的蒙古、女真也一度被限制在山海关以外。万历年间还成功抵御了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据顾诚《隐匿的疆土:卫所制度与明帝国》等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明朝制度“因势而变”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论述。据此,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至少两个具体制度,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史实准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明朝除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一统的政治基础是“要在中央”的中央集权,必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妥善划分地方行政层级,有效分配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并对地方官员权力实施监督,使行政层级合理适度,权力分配轻重相宜,官吏管控有法可依。

第二,处理好郡县与分封的关系……如果无原则的分封割裂了中央集权,一定会出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严重失衡,进而导致国家政治混乱。

第三,维护中央权威,保持政令畅通。

——摘编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材料二   中枢机构变化的走势,是由皇帝与官僚机构、官僚队伍的矛盾决定的:皇帝一方面要设置得力的办事机构,需要赋予它权力;一方面担心掌握权力的大臣权势日高,威胁到皇权,因此要另设亲信机构予以制约。中枢机构权力分立的格局,正是出于相互制衡的考虑。

——摘编自邓小南《中国古代史的纵与横》

材料三   如果没有康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中国就没有现在的版图,就更谈不上现在的统一;而且那时候不统一,中国将是一盘散沙,在近现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后势必分崩离析。后来列强入侵,中国各族人民都起来反抗侵略,西藏反对英国,东北反对日本,云南、广西反对法国。应该说是康乾盛世奠定了这一根基。

——摘编自戴逸《盛世的沉沦》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具体措施。结合所学,综述这些措施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以明朝为例,指出其中枢机构的名称和职能,概括“中枢机构权力分立的格局”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的贡献。结合所学,简述康乾时期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主要举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