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民族关系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慎重地采取了众生一体、共治天下的原则。大唐帝国打败突厥之后,唐太宗并没有把突厥迁入华夏内地散居同化,也没有把他们赶回故地,而是就地安置,“因其习俗而抚驭之”,任用突厥首领治理,朝廷不派官员,基本是自治,相当于世袭封建。唐太宗执政时的唐朝廷是多数民族(汉族)与少数民族(突厥、吐谷浑、吐、丹等)分享天下。唐太宗与异族分天下,还有更深一层考虑,“把敌国变成异族自治,留住外部监督,不留边祸,则外有制衡,内不失道”。

——摘编自邱成岭《论中国古代民族政策观——以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时期为例》

材料二1879至1885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推出若干改革措施,让教会丧失大片教育阵地,培养了大批充满爱国热情的共和派教师。“加强民族共同体团结”,如选用共和主义史家拉维斯反映爱国观点的《法国历史》作为历史课本,选用民族主义作家戴鲁菜德的《士兵之歌》作为全国中小学传唱歌曲……“公共仪式的发明”,“公共纪念碑的大规模出现”,以象征手法渲染爱国情感的作用。如玛利亚娜、三色旗、《马赛曲》等等,并附之以自由、平等、博爱的意识形态解释,强化公民们爱国意识。

——摘编自黎英亮《十九世纪欧洲民族主义思想的裂变——以法国的共和爱国主义与反共和民族主义为典型》

材料三今年我们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摘编自习近平《在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2021年2月3日至5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众生一体、共治天下”体现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写出唐朝主要边疆管理机构的名称。用一句话归纳唐朝民族政策“更深一层考虑”的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法国这些现象出现的目的。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新中国成立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简述这一制度的优势。
2023-02-20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易十一统治时期(14611483年),一些封建贵族结成“公益同盟”,反抗国王。路易十一用战争与外交手段摧毁了贵族同盟,收回了不少贵族领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与此同时,封建地主制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制,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经济关系上的差异性渐渐缩小。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已经觉醒,民族文化发展。路易十一时,不仅军权、财权在握,而且疏远大贵族,从社会下层选拔贤能之士为官,设立行省高等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在他的统治之下,三级会议仍然召开,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法语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节录)

时间重要事件
1330巴黎的法兰西岛方言被腓力六世指定为国王语言,王权所在地巴黎的地区方言演变成具有高于其他方言地位的共同日常交际用语。
1539弗朗索瓦一世颁布正式法令,要求王国内所有判决、任命、契约乃至遗嘱都只能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
1549文学团体“七星诗社”发表了《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一文,提出要使法语从其他民族语言中脱颖而出,变得像拉丁语一样高贵。
1714《拉斯塔特条约》签订以后,法语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性外交语言,流行于欧洲所有的宫廷和使馆。此后,欧洲的一切国际条约都以法语书写。
1791以杜梅尔格为首的革命者成立了“法语爱好者协会”。他们认为,语言是建构民族过程中凝聚个体与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1919英国和美国强烈要求《凡尔赛和约》不能只用法语,必须用英、法两种语言签署。迫于形势,法国最终同意。这是欧洲第一次用英语签订国际条约。
20世纪60年代以来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建立“法语(国家)共同体”的设想。法国政府成立“保卫和推广法语高级委员会”、设立“国际法语日”等,传播和推广法语和法国文化,扩大法语世界影响力。

——据汤晓燕《16至19世纪法语作为民族语言地位的变化》等整编

材料三   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根据材料一、归纳15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从“二元政治格局”走向“一元政治格局”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14-20世纪法语的演变历程划分阶段,并分析法语在法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法建交的影响,并谈谈中法建交对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启示。
2024-05-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   中世纪时,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在教会与君主权力的斗争中,近代欧洲君主的权力大多得以加强。18世纪末叶以前,人们一直把国家与君主本人混为一谈。例如,路德认为“主教们和诸侯们”构成了德国,而路易十四则声称法兰西国家“完全属于国王本人”。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民族主义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国家这时由公民组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治理边疆少数民族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原因。
2022-11-2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出现了市民阶级。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举起人文主义旗帜,把斗争矛头直指以罗马教会为代表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运动对罗马天主教进行了更为猛烈的进攻,促进了民族意识的成长,他们关注、效忠与认同自己所在的民族和国家。16-17世纪,西欧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形成了大众忠诚于王权的新的政治认同,民族语言迅速传播与使用,文化教育也有了发展……·资产阶级高举起反封建的旗帜,打倒了王权,确立起人民主权作为新的民族国家的政治主体。从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所组成,相反,而是由全体公民结成的统一的共同体。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这项法令规定了有关工厂卫生、学徒教育、劳动时间的限制等义务原则。当它对工业家的专权独断加以一种不管怎样轻的限制时,它就在这样一条路上走出了第一步:路的起点和终点就是绝对放任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该法令的名称,试分析法令为何对“工厂卫生”、“学徒教育”、“劳动时间的限制”等义务原则做出明确规定?

材料三 美国是最早开展社区组织工作的西方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制定了各种关于社区的法律制度,从国家层面出发,有《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社区再投资法》《国家和社区服务合作条例》等。社区组织行使社区管理职能,是由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的,通常包含董事会、执行总裁、正式员工和志愿者。多层次的非营利组织遍布美国的各个社区,他们为社区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性和差异性服务,在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的同时,还增加了就业岗位,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每年约有9000多万人次的志愿者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包罗万象。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为美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保障。

——摘编自杨浩勃《美国社区管理模式对深圳的启示》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城市社区管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并指出社区的地位和作用。
昨日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法国,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如《大宪章》和《权利法案》之于英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之于美国的意义一样,为了达到“公信”于欧洲和世界并确立自己经济基础的目的,当然也有为了区别于所谓“旧制度”的考量,法国需要一部体系化的法典来“公示”自己自由资本主义的国家性质,于是,1804年,这部法典应运而生了。

—摘自毛皓强《试论法典编幕进路中的“进步一扩张”倾向—以“拿破仑法典”战争为例》

材料二   1806年,马克思的故乡普鲁士莱茵兰地区,成为拿破仑治下莱茵邦联的一部分。为了有效地控制莱茵兰地区,拿破仑推行了一系列自由主义改革,使当地资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这无疑为马克思提供了观察资本主义的必要条件。马克思的关注点从政治转向经济,开始关注经济领域对社会的影响,并发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病。

—摘编自冯英子《拿破仑对莱茵兰地区的统治与马克思思想的萌发》

材料三 近代欧洲战争赔款模式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的转型分前后两个时段(1618-1800年和1800-1918年)。前一时段以获得经济赔偿为目的,赔款主要由战败国的王室承担,多以真金白银的现金形式为主,主要包括三十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英荷战争《威斯敏斯特和约》(1674年)等规定的赔款。拿破仑战争后期的第二次《巴黎和约》(1815年)、普法战争《法兰克福和约》(1871年)及一战德国赔款主要是战胜国将巨额赔款作为政治制裁手段,而战败国则以金融手段还款,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战胜国根据政治目的放弃或少要赔款的情况……首先,战争赔款给一些人带来巨大利益,但是加剧了国民负担;其次,19世纪后,由于政府管理走向专业化,使战争赔款对战胜国的益处远不如前,欧洲战争赔款的经济意义减弱,政治影响增强,索要战争赔款成为对待敌国的一种惩罚;最后,近代欧洲战争赔款改变了欧洲国家的关系,也激化了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复仇意识。

—摘编自贾浩《近代欧洲战争赔款的转型及其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应运而生的法典”的名称,并阐释其是如何“公示”法国“自由资本主义的国家性质”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在莱茵地区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影响,概括马克思为解决“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病”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欧洲战争赔款模式发生的转型并分析推动这种转型的因素。从反思教训的角度,指出近代欧洲战争赔款模式转型对当今世界的启示。
2024-05-2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国,都于唐(今山西翼城西)。西周初年,这里有一唐国,可能是陶唐氏的后裔所建,成王时灭唐,封叔虞于此,袭用唐之国号,后改国名为晋。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晋国所在地的居民成份比较复杂,既有夏朝的遗民,又有众多的戎狄之族。针对多源文化传统的居民构成,晋国的统治者用“夏政”和“戎索”分别治理,使之各得其宜。晋的治国策略体现了周王室力求安定天下的良苦用心。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1937年5月陕甘宁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成立。
1938年10月毛泽东发表《论新阶段》,提出“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的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
1941年9月延安民族学院成立,培养了数百名少数民族干部和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
1946年1月《和平建国纲领草案》规定“在少数民族区域,应承认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及自治权”。
1946年11月西满分局向中共中央和东北局提出:“现东蒙无论老年、青年,进步的、落后的,都主张成立蒙古自治政府。”
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据《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等整理

材料三   建立绝对君主制和民族国家的努力是一场伟大而复杂的斗争,它面临着很多敌人:开始的时候,敌人主要是罗马教廷和贵族割据势力;但随着一些民族国家的出现,不免就会发生某些民族国家本身成为其他民族争取自由的斗争对象的情况。

17—18世纪是各绝对王权国家之间战争最频繁的年代。在所有这些战争中,最为重要的是三十年战争(1618—1648),因为这场战争以其特殊的惨烈性,激发了有关自然法问题的一些创造性思考,这种思考产生了一套旨在限制国家战争破坏性的现代国际法体系。

—改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写出西周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晋国统治者针对“居民成分比较复杂”所采用的治理策略及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阐明其对新中国政权建设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16-19世纪相关史实,阐述西欧民族国家在形成过程中如何战胜“很多敌人”。从限制战争的角度,指出三十年战争所激发的“创造性思考”。
2024-02-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5年,尼雅遗址考古对发现了一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织锦绚丽的色彩、激扬的文字和祥瑞的意蕴,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因此,它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出土五星织锦的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所在地,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五星织锦护臂由皇家官府(织室)专门织造的,最终却出现在西域地区的汉代墓葬中,表明古代精绝国和中原王朝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摘编自《多元一体的生动见证“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小记》

材料二:中世纪末期,由于王权的加强、较为统一的国家的形成,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这主要表现在每个民族都在执著地追求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增进整个民族的共同情感。这种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均还属于文化和心理层面上的。……资产阶级便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同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与王朝国家相比,这种近代民族国家更加统一与完整。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三:国际法建立在欧洲文明基础之上,作为欧洲区域法诞生,且与其他非欧洲文明的国际法律规则并存。随着欧洲国家的武力和殖民扩展,欧洲的国际法扩展到全世界,其他文明的国际法律规则随之消亡。20世纪后国际法的主权及平等原则在全球得到真正体现,普适性要素不断增加,成为全世界都能接受的唯一国际法律规则,国际法共同体也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代蜀锦织造的劳作方式、工具与地位。并以民族关系视野下的政治、军事、经济三个角度阐述汉朝“西域精绝国和中原王朝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的原因和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路径和表现。
(3)阅读材料三,概括国际法的发展阶段。并结合所学,阐述二战后“国际法的主权及平等原则在全球得到真正体现”的重要成果。
2024-01-2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4·浙江·模拟预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交市,裴矩掌其事。四年,帝将巡河右,先令矩赴敦煌,矩知帝勤远略,遣使说高昌王及伊吾吐屯设,啖以厚利,导使入朝。明年西巡,次燕支山(张掖附近),高昌王、伊吾设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伊吾设献西城数千里之地,六年,置伊吾郡,使薛世雄城之。

——摘编自岑仲勉《隋唐史》

材料二   一部从中世纪迈向近代的世界历史,也是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宗教改革摧毁了罗马教皇的一统权威,王权被看作为国家的标志与象征,独立的主权国家开始成为社会的基本单元,西欧一些民族追求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认为祖国是所有公民为着共同利益组成的结合体,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要用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经营西域的手段,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意义,并指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并从民族和民主角度分析16到19世纪西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2024-05-05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法百年战争,英国战败并退守英格兰等岛屿,客观上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战争也使英国民众普遍感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使英格兰人意识到他们的特性、统一性和共同的传统和历史”。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进行,原有的政治架构被打破,民族国家的建构成为历史的必然。1618—1648年,欧洲“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之间爆发“三十年战争”,战后签订的和约确立了缔约各方的“国家主权”,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阶级借用“民族”概念来整合国家,目的是通过消解封建君主的合法性基础,建立自己的统治。

——摘编自黄其松《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叙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指出卢梭为“消解封建君主合法性基础”所提出的主张。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清王朝被迫卷入西方所谓主权平等的国际体系中,西方民族国家思想迅速舶来并逐渐取代沿袭几千年的天下王朝观念。在“国将不国”的现实下,形塑一个西方式的强大的现代中国成为当务之急。1902年,梁启超首创“中华民族”一词,强调“民族”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而非血统种族概念。在此基础上,他把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民族复兴的目标相结合,指出中国应加以根本改造,最终形成一个强大的现代的包含中国境内各民族的“中华民族”。浙考神墙750

——摘编自宋盼盼、周传斌《中华民族概念内涵的三次转换论析》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一词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列举20世纪前20年资产阶级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所采取的举措。

材料三   一战以后,源于欧洲的“民族国家”演化为“民族自决”原则,其首倡者为美国总统威尔逊。作为霸权更替的获胜者,美国可以借此削弱拥有大量殖民地的欧洲列强。然而,这一原则在一战结束后却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性的民族解放运动。由于各国一致奉行威尔逊原则,那些受压迫民族或未受国际承认的民族,自然会打着民族自决的名义,来争取其独立地位。

——摘编自田德文《国家转型视角下的欧洲民族国家研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性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的原因,指出这一时期印度为争取民族独立所作出的努力。
2023-11-25更新 | 241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坤舆万国全图》是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和李之藻合作绘制的世界地图,通幅纵168.7厘来,横380.2厘米,全图完全用中文标注地名。主图为椭圆形的世界地图,包括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南极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此外,还附有一些小幅的天文图和地理图,例如天地仪图、日月食图等。主图采用了16世纪世界地图编绘时流行的椭圆投影,大洲轮廓与实际海陆轮廓基本一致,但中国、美洲的经度误差较大,并且改变了欧洲以本初子午线置于地图中央的传统,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地图中央,迎合了当时中国“天下中心”的观念。图中的中国部分,主要参考了《大明一统志》中的附图以及《广舆图》《古今形胜之图》等中国地图。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图文天下——明清舆地学要籍》等

材料二   对于中世纪前期的法国人来说,世界上只存在希伯来语、希腊语和拉丁语,它们都是《圣经》所使用的语言。相比之下,只适用于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兰西岛范围之内的法语,只是一个小的支流,属于方言土语。1330年,巴黎的法兰西岛方言被腓力六世指定为国王语言,王权所在地巴黎的地区方言演变成具有高于其他方言地位的共同日常交际用语。法国在路易十四之后发展成为欧洲强权,18世纪欧洲各国贵族也欣赏法国贵族的生活方式,法语变成欧洲各国的宫廷语言。如1714年《拉斯塔特条约》签订以后,欧洲的一切国际条约都以法语书写为主。

——摘编自陈文海《民族语言民族文化民族国家——法国中世纪后期语言文化的民族化进程探析》

材料三   二战后,法国追随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新中国支持越南人民抗击法国的解放战争取得胜利。1954年中法两国总理首次会晤,打开了两国关系的新起点。进入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中法关系迎来历史性转折。1963年,正值中法两国核武器试验最关键的时候,《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共同声明在伦敦、莫斯科和华盛顿签署,这加速了两国接触。同时,毛泽东多次强调争取“间接同盟军”的重要性并重新解释他的中间地带思想。19641月,中法发布联合公报建交。

——摘编自张锡昌《影响世界格局的“外交核爆炸”》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坤舆万国全图》绘制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该图具备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法语的“民族化进程”,并分析法语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法两国由敌对到建交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中法建交对新中国外交局面的意义。
2023-12-23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2024届12月选考科目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