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476年,威廉·卡克斯顿将古登堡发明的西式活字印刷术引入英国,并用英语等替代了原本的拉丁语,他在印刷工厂发行的90多部图书里有74部是英文的。威廉·卡克斯顿的行为(     
A.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发展B.颠覆了英国的宗教信仰
C.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D.提高了英国的教育质量
2 . 中古早期的西欧王权弱小,地方割据势力林立。后期,国王与贵族、封建诸侯以及市民实行联合专政,并通过议会沟通以获得支持,于是国王超越直属领地限制,逐渐建立对全国统治。这种变化(     
A.根源于议会君主制的建立B.标志着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D.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爆发
3 . 英国《至尊法案》颁布仅仅两年后,又以国王名义出台了“十条信纲”,作为国教会的基本信条,其中吸收了路德教的部分观点。1543年,英国国王对信条进行了修订,并将其正式更名为《国王之书》。英王的这些举动(     
A.削弱了国内的割据势力B.复制了德意志宗教改革
C.巩固了国王的专制权威D.确立了“王在法下”原则
2024-01-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各个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伦理风俗,王阳明认为政府应“顺其情不违其俗,循其故不异其宜”。在面对不同人群、不同民族时,他还提出了“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天下如一家,中国如一人”。王阳明认为每个民族成员都可以成为贤人和圣人,“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他多次上书朝廷,建议对民族地区采取土官和流官并列的制度。

——欧阳辉纯《论王阳明的民族观》

材料二   欧洲民族主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在历史中孕育的过程。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对外扩张的逐步展开,迫切需要获得相应区域范围政治力量的保护,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物质的生产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精神的生产也将如影随形。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人们突破方言的限制。随着“人的解放”,他们的忠诚就由神圣的天国转移到世俗的人间。在批判封建王朝国家的斗争中,产生了民族国家即“祖国”意识,表达出对民族国家的热爱。……随着19世纪的过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体制强加于其他民族的趋向滋长起来。

——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1)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民族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缘起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观和民族主义的认识。
2023-12-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赤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国历史学家拉努姆认为,历史上世俗性自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是一个民族国家独立于罗马司法权的重要标志。中古时期,英国缺乏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环境,世俗君主不能完整地行使独立国家的最高司法权。该观点意在(     
A.探讨欧洲教权俗权的变化B.发掘英国宗教改革的原因
C.论证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D.阐述资产阶级统治的必然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实用的社会知识,需要掌握读写算基本能力,需要进行行业技巧训练,还需要大量为工商业服务的管理者、律师、医生、教师等专业人员。随着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和集聚,在西欧某些城市学校和教会学校的基础上,以世俗教育为主要目标,专门研究高深学问的大学产生了。

摘编自陈红《“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材分析》

材料二 10世纪起,法国卡佩王朝的国王们在接下来的3个世纪里逐渐地增强他们的资源并扩大政治影响。凭借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关系,他们兼并了那些死后没有继承人的封臣的领地,确立了在整个法国执法的权力。到14世纪初,卡佩王朝的国王们已经逐渐地在法国领地,确立了在整个法国执法的权力。到14世纪初,卡佩王朝的国王们已经逐渐地在法国集中了权力和威望。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0001800年)》

材料三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中世纪中期,人口逐渐增长,财富得以汇聚,城市得到发展,教育得到振兴,疆域也在扩张。在这几个世纪里,我们也看到了宗教改革,学术进步。

摘编自[]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大学产生的条件并分析其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7 . 莱布尼茨(1646〜1716)作为当时德意志最有学问的人,在数学、力学、法学、语言学等领域,都有独到建树。他的活动以整个德意志为舞台。他并不是诸侯小朝廷利益的辩护者,相反,他主张实现帝国的统一。当他去世时,全德各界均为之悲悼。这可用于说明当时德国(     
A.世俗王权遭到挑战B.科学发展摆脱政治束缚
C.民族意识逐渐觉醒D.竭力维护国家统一局面
8 . 有学者认为:“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国家的构建”强化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
B.“绝对主义国家”在中世纪与城市自治冲突较大
C.“西欧传统国家”下王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
D.“近代民族国家”意味着对封建王权的逐渐背弃
2022-09-07更新 | 1299次组卷 | 24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
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2021-10-27更新 | 348次组卷 | 46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北重五中2018-2019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