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英国人威廉·卡克斯顿1476年将印刷术传入英格兰,推动了文学、宗教、教育、史地类英语印刷品大量出版,英语逐步摆脱中古时期的口语化和地方性,成为“国王的语言”“国家语言”。据此可知,这些印刷媒介(     
A.动摇教会在英国的统治B.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C.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发展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2 . 法国革命期间要求所有的法国公民都说“中央的或国家的语言”来代替许多地区方言,并建立了公立小学网,来教授法语和灌输对国家的热爱。这种做法(     
A.宣扬了资产阶级平等自由理念B.促进了法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C.抑制了法国文化的多样性发展D.推动了法国民族国家的发展
2024-01-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考试历史试题
3 . 维也纳会议中签订的《最后议定书》规定,对于必须或将要更换“主人”的各国,对其本国居民和外国人,应给予其6年期限,处理其所得财产,并给予其选择所属国家的权利。这一规定(     
A.避免了国家之间的边界争端B.构建了欧洲均势的格局
C.有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D.促进了外交制度的建立
4 . 恩格斯在谈及中世纪后期时曾经指出:“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据此可知,恩格斯认为这一时期世俗王权的强化(     
A.为近代民族国家建立提供了条件B.促进了各国文化的认同
C.完全否定了罗马教皇的统治地位D.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交市,裴矩掌其事。四年,帝将巡河右,先令矩赴敦煌,矩知帝勤远略,遣使说高昌王及伊吾吐屯设,啖以厚利,导使入朝。明年西巡,次燕支山(张掖附近),高昌王、伊吾设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伊吾设献西城数千里之地,六年,置伊吾郡,使薛世雄城之。

——摘编自岑仲勉《隋唐史》

材料二   一部从中世纪迈向近代的世界历史,也是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宗教改革摧毁了罗马教皇的一统权威,王权被看作为国家的标志与象征,独立的主权国家开始成为社会的基本单元,西欧一些民族追求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认为祖国是所有公民为着共同利益组成的结合体,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要用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三   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四个方面,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基本手段、基本政策和根本立场“没有变”的执政底线,但是又深诸“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民族政策,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注入动力源泉。

——摘编自高向东、高鹏飞《变与不变: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百年演进与规律探赜》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经营西域的手段,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意义,并指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并从民族和民主角度分析16到19世纪西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3)写出我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济因素,并概述十八大以来民族政策“与时俱进”的表现。
6 . 12-13世纪时,西欧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即国王授予城市具有法律意义的“特许状”。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立法、司法和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这表明,西欧城市自治(     
A.是教权和王权斗争的结果B.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建立
C.彻底摧毁了封建领主束缚D.源于新型生产方式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6世纪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允许将《圣经》翻译成英文,并规定每个教区的教堂中都放一本英文版《圣经》,此后爱德华六世和伊丽莎白女王也要求英国人用英语举行宗教仪式。英国国王的这些做法(       
A.增强了民族认同感B.拉开了宗教改革序幕C.加剧了国家的分裂D.使英语成为通用语言
8 . 民族主义通常指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出发点的思想与行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与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资产阶级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以及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来,民族主义在西方逐渐成为具有侵略性的进攻武器,而中国则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近代中国在它的旗帜下,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历史使命,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丰富。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提出按照军队操法重塑国魂,强调国家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者们是中西方思想碰撞中位于前沿的先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探索者和领路人。

——摘编自郭建民《民族主义的近代中国化:过程、特征与类型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族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涵。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基本认识。
2023-08-01更新 | 542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12世纪前后,民族方言史学出现,并逐渐成为史学创作的生力军。民族方言史学中最多的是编年史,如13世纪法国的《法兰西大编年史》、15世纪德国的《纽伦堡编年史》等。这可以用来说明欧洲(     
A.民族国家的形成B.城市经济的繁荣
C.民族意识的苏醒D.近代史学的兴起
2023-07-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时,罗马帝国的普济主义存在于天主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是无人知晓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进一步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培了封建贵族的权力,粉碎了领上制据,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所有居民都被忠君思想联结在一起。1534年英国《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的首领,拥有任命教会各种神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拒绝接受这一法案者以叛国罪处死。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等

材料二   随着专制君主制的进一步演化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法兰西民族观念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和完善。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手段,以“专制之下无祖国”“热爱祖国就是热爱自己”为口号,确立起了未来新型民族国家的理论原则“现代法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托克维尔(18051859)认为,占领阿尔及利亚有助于法国控制西地中海:更为重要的是,法国人应当在非洲建立一个“欧洲社会”,这将是法国的光荣的“伟大纪念碑。”

——摘编自杨泽章《现代法国民族主义探微一一以托克维尔为例的思考》

材料三   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从前那种只知有教,不知有国的情况发生变化。“君主的利益不再只与贵族的利益相吻合,而是扩展到与全民的利益相吻合”。中世纪文明那种孤立性、分散性的特点,开始朝全国性、统一性,以及公利和公权为主的方向演变…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具有很大历史进步性…但是,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正因如此,“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

——摘编自赵文亮《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民族主义思想有什么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
2023-07-0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四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