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现代国家制度是从1494年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入侵意大利开始的。和这场征服国外领土战争有关的还有出于对王朝威望的考虑,权力的平衡,复杂的外交,联盟和反联盟。它不是一场宗教战争或思想战争,而是一场争夺权力和扩大领土的斗争。另外,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新教革命破坏了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统一,它促使国王们和诸侯们谴责一统教会的权威,使他们自己取得完全的权力。早在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就赋予日耳曼诸侯权力,让他们决定他们的人民是信仰路德教派,还是信仰天主教。可是,使现代国家制度在政治现实起主要作用的也许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于1648年结束三十年战争的这个条约,不管居民属于什么国籍,随意地将领土从一个统治者转到另一个统治者手里。它承认荷兰和瑞士的独立,使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日耳曼的每一个诸侯被确认为统治者,有权宣战或讲和,随心所欲地统治他们的领地。最后,这个条约制定了一条原则,即所有国家,不管它们的大小或强弱,在国际法面前一律平等,而且对于它们的领土和居民有完全的控制权。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现代国家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现代国家制度”形成的影响。
2024-01-10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教皇地位的衰落与国家世俗化发展要求打破原有的政治结构,换言之,主权国家的建构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启了基于领土的主权国家,国家的政治权限被划定在特定的领土范围以内,领土成为主权国家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英法百年战争,英国战败退守英格兰等岛屿,客观上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战争也使英国民众普遍感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使英格兰人意识到他们的特性、统一性和共同的传统和历史”。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原有的社会控制结构体系摇摇欲坠,国家的权力从贵族的手中转移到君主手中,最后再转移到代表人民的议会手中,人民从徘徊于政治体系之外到能够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力,伴随这个过程,普通国民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逐渐巩固。无论是国家的领土边界还是国家的利益边界,是以民族边界的大小来决定的,民族承载着国家,两者完全融合在一起。

——摘编自黄其松《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叙事——以英国为例的阐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英国发展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说梁启超要求在中国建立一个君宪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与认同感的话,那孙中山则强调以暴力方式打碎旧的王朝国家制度和文化观念体系,建立一个新的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民主共和国家,并要求人们形成对民主式民族国家的真正自觉。……辛亥革命从法律意义上确立了国家主权属于中国各民族人民,民主共和的国家观念广为国人接受,古代中国长期以来对王朝国家的忠诚和奉献开始转向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二   中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法语、拉丁语曾经是英国的官方语言,而英语只是下层人民使用的语言。百年战争激发了英国的民族意识以及对法国的敌视,结果使法语地位下降。威克里夫等人将拉丁文版的《圣经》译成英文,进一步提升了英语在英国的地位。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和孙中山对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贡献,并分析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语地位的变化及影响。
4 . 在世界范围内,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推动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初,英国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的反对,他们迫使国王签署《□□□□》。这一法律文件规定:……(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41)除战时与予敌对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周一良、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644年,在威斯特伐利亚的两个小城蒙斯特和奥斯纳布吕克开始了和平谈判。德意志各邦呼吁和平,呼呼求得一项最终的宗教解决办法,呼吁“改革”神圣罗马帝国。于是,成百名外交家和谈判者云集威斯特伐利亚,他们代表皇帝及帝国各邦、西班牙、法国、瑞典、荷兰、瑞士、葡萄牙、威尼斯、许多其他意大利城市和教皇。他们讨论国家、战争和权力范围等事务,……各方在16481024日签订《奥斯纳布吕克条约》和《明斯特条约》,合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等著《现代世界的入口》

材料三   在美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之所以能够组成乡镇,就在于社会契约精神的存在,每个人平等地达成契约,结合在一起之后有契约来约束彼此,从而实现整个乡镇的自我管理。……乡镇居民大会是乡镇权力的最高机构,全体成年乡镇居民以直接民主的形式参与居民大会,掌握着乡镇事务的决策权,而选举出来的行政委员会以及其他乡镇行政人员则根据议行合一的原则执行乡镇居民大会的决议。

——摘编自侯晓林《自治观念的比较研究》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法律文件的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法律文件对王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并结合所学说出该法律文件所确立的原则。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次谈判的结果。并概要分析这次会议对国际关系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乡镇自治体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后确立乡镇自治制度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历史上的一种现象。中世纪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只是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三个发展逐渐更改了忠诚的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国际法是近代欧洲的产物,它是以独立主权的国家为基础的。在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订立之后,在欧洲出现了为教众多的独立主权国家。和约确立了几个重要的国际法准则:主权原则(国家观念取代神权观念,各国以平等地位坐到谈判桌前,不再听从教皇意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各当事方商定适当的和平方法,包括谈判,调停、和解、仲裁、司法解决),保障人权原则,信守公约原则(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使国际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据王艳丽《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国际法原则的发展》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法对欧洲近代外交体制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