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最初的民族主义以反对分裂、鼓吹统一、反对教权、尊奉王权为主要内容,提出建立民族国家的要求,可以称之为“民族国家主义”……卢梭以民主及共和理论为基础的民族主义思想富有建设性,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激发出全体法国人高昂的爱国热情,显示出巨大的革命意义,可以称之为“民主民族主义”。19世纪上半期,民族主义从意识形态领域进入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政治领域,争取民主和民族平等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欧洲几乎所有处于政治分裂状态或异族压迫下的民族都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摘编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日益深重的民族压迫,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不仅加强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融合,也激起了中华民族誓死抗击外族入侵,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和信心,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民族国家在中国一步步地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周平《论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请举出19世纪下半期世界政治领域取得成功的民族解放运动两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请举出一战后中国取得重大成功的民族运动两例。
2024-01-3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主义从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开始兴起,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资产阶级用民族、祖国的观念把法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并形成了民族主义思想。它明确提出法国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国家,民族自治、氏族统一和民族个性的公民观念,得到了不断强化和广泛传播:用民族国家代替王权国家、用民族国家利益盈上的观念代替了王权利益至上观念,主权不受侵犯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理论中占有核心地位。

——摘编自张固臣《论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世纪末,民族主义逐渐极端化。它认为在竞争激烈、强国林立的国际环境中,生存竞争是国际关系的常态。它强调把国家的边界尽可能的扩张到本民族金盛时期所统治过的历史疆界或天然疆界,极尽可能地为本民族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它认为民族间的竞争根本上依靠军事力量,并且只有通过战争才能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乃至世界的进步。

——摘编自于海峰《论民族主义的演变、作用与影响》

材料三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避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它把批判锋芒直指中国自身的问题,认为内部问题是危机加深的深层原因,把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当作自强的出路。

——摘编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初期欧洲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起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与19世纪末西方民族主义内涵的区别。
2024-01-2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所周知,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在西欧的广阔空间中形成了以封建割据为基础的统一的基督教世界。在基督教世界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国际关系的准则就建立在信奉或不信奉基督教的分界上。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15世纪前后欧洲)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向王权倾向它们一样。……世界并没有一个普遍的教会是所有的基督徒都要服从的,因为世界上并没有一个权力当局是所有其他权力都要服从的。在各自分立的国王和国家的领域之中都有基督徒存在,但他们每一个人都要服从自己的祖国,因之便不能服从任何另一个人的命令。

——据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国家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
23-24高三上·湖北·期中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4世纪,古登堡发明设计了一种带有螺丝机械装置的平压印刷机。他运用这些技术印刷《圣经》和《诗篇》。印刷术获得了迅速的成功。1476年,希腊文本在伦巴第印刷;1500年,“罗马体”和“斜体”文字在威尼斯流行起来,与莱茵兰的“哥特体”形成竞争并逐渐取而代之。人们可以得到未被删节的文本,这些文本也不再掺杂原先不可避免地附带着的经院式、教规式的注解。人们现在有了可供沉思的《圣经》,尽管在其页边还存留着源于无知的错误。德语版《圣经》的编辑成书是在1466年,意大利语版在1471年,荷兰语版在1477年,卡斯提尔语版在1485年,而法语版则是在1487年。中世纪的文盲因此得以在每一个知识的源泉中畅饮。

——摘编自福西耶《剑桥插图中世纪史(1250—152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世纪末欧洲印刷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5世纪欧洲印刷业发展的影响。
2023-11-18更新 | 7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六世纪,法国国王通过中央集权初步实现了国家统一,使得南北之间政治联系加强,共同的法兰西民族文化也开始形成。如在巴黎方言的基础上,法兰西共同语言——法语正在逐渐形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形成,并指引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在这一过程中,法兰西现代民族国家最终形成。

——摘编自张宝梅《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特点》

材料二   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治理的重要政治单位,也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源于17世纪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这种以欧洲民族国家体系为蓝本的国际体系逐步蔓延到全世界。然而,纷争并未因此而停息,国家利益与霸权之争在欧洲乃至世界国际政治中日益凸显。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发展为近代民族国家的主要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对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
2023-10-28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西欧最初的民族主义以反对分裂、鼓吹统一,反对教权、尊奉王权为主要内容,提出建立民族国家的要求,可以称之为“民族国家主义”。民族国家主义首先是以理论的形式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中出现的。卢梭以民主及共和理论为基础的民族主义思想富有建设性,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激发出全体法国人高昂的爱国热情,显示出巨大的革命意义,可以称之为“民主民族主义”。19世纪上半期,民族主义从意识形态领域进入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政治领域,争取民主和民族平等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欧洲几乎所有处于政治分裂状态或异族压迫下的民族都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摘编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日益深重的民族压迫,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不仅加强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融合,也激起了中华民族誓死抗击外族入侵,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和信心,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民族国家在中国一步步地建立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国家成为了人民的国家,国家获得了全民族的认同。这样的国家,已经是标准的民族国家了。

——摘编自周平《论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进一步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一文中,最早使用了“中国民族”一词,在同年发表的《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他又率先向国人介绍了“民族主义”这个新名词。他认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他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强调了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由梁启超最早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表示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之观念,到五四运动前后,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采用,而九一八事变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激化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使“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最终形成并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

——摘编自郑大华《近代“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何进步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湖南师范大学郑大华教授认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末民初,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其特征有: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的量在增加旧的量在减少;反对国外民族压迫与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第二阶段,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第三阶段,“九一八”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其特征为: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个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结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的局面。

材料二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认为,“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而出现的,它表现出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共同体为依托,强化民族意识和情感、维护民族传统和特点、强调民族利益的思想观念,它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罗富明、罗绍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的不同,说明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023-01-0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刺激了民族君主制的崛起,推动了以王权君主制为核心的国家的形成,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统一,进而使民众逐渐摆脱了狭隘的地方主义,转向以国王和国家为认同的对象,并且形成统一与整体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繁荣。随着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新兴商人阶级需要谋求更多的保护,以使他们免受战争的侵害和封建主们任意征收苛捐杂税的压迫,商人阶级开始寻求与各国君主合作,君主与新兴商人阶级结成联盟。在商人阶级的支持下,君主力量在得到加强的同时又由于资本主义的凝聚性,使得上到拥有雄厚资本的贵族、大商人,下到拥有部分资本的小商人通通聚集到一起。在资本快速流通的同时,社会人之间的交往也趋于频繁,社会流动加快,广泛的民众阶层也开始参与原本只有上层阶级掌控的政治经济活动,至此,“同质性社会”逐步形成。

——摘编自秦初蕾《新航路开辟对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材料二   从16世纪起,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正式拉开了西欧国家向海外殖民扩张的序幕。伴随着1492年美洲的发现,世界开始在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中连成一个整体。到1763年,英国在七年战争中战胜法国。接连获得四次战争胜利的英国,确立了西北欧国家的霸权。殖民扩张的首要条件就是强大的军力,在17世纪,荷兰率先进行军事改革后,欧洲的传统强国都相继完成了职业化军队的建立。民族国家的建构,使兵员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欧洲军队的改革步伐却并没有停止,而是不断在战争中总结经验,到19世纪,推行全球帝国主义已经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摘编自张智豪、韩琦《1763年到1945年:殖民扩张、世界大战与法律移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航路开辟对西欧民族国家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的条件。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亨利八世与至尊法案(见下图油画):公元1534年,亨利入世与枢密院高级官员进行商议,一致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告教会权力被收缴,王权建立起对英国的专制统治。


材料二   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等。

——摘编自[荷兰]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实质,并以此为视角阐述17世纪国际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基本理念。并用一句话概括《战争与和平法》的历史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