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19世纪80年代,中荷关于华侨国籍归属问题的交涉中,驻德荷公使许景澄利用国际法知识与荷兰外交部据理力争,不仅取得了外交上的初步胜利,还基本确定了清政府对华侨国籍的基本原则,并成为20世纪初《大清国籍条例》的主要内容。这反映出(       
A.清政府逐步收回国家主权B.国际法观念已被国人接受
C.华侨海外权益实现了保障D.时局变动推动外交近代化
2 . 有学者认为:“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时候,每一个参会的精英都知道他们将要建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外交不是国与国的关系,而是宫廷与宫廷的关系,是君主和他们的外交大臣之间的关系。”该观点认为,当时欧洲(     
A.民主制度尚不成熟B.民族国家尚未形成
C.国际冲突难以避免D.外交制度需要完善
3 . 鸦片战争后各国商民旅居中国各口岸,其数日增。至1902年,各国商民人数已达19119人。清政府要求入境游历者“必须请领护照”,无护照之外国人不得到中国内地游历;“如有未领领事所发中国地方官盖印执照赴中国内地游历者……仍应议罚,惟(唯)所罚之数不得过三百两”。由此可见,清政府(     
A.由被迫开放转为主动融入世界B.维护列强的利益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C.废除了给予列强的领事裁判权D.主权意识的增强和对外理念的转变
4 . 读下表
人物主张
郑观应(1842~1921)……由是观之,公法(指国际法)仍凭虚理,强者可执其法以绳人,弱者必不免隐忍受屈也。是故有国者,惟有发愤自强,方可得公法之益。倘积弱不振,虽有百公法何补哉?
薛福成(1838~1894)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不以公法待之,虽能自奋以仰企乎公法,其受损于公法之外者,已无穷矣。是同遵公法者其名,同遵公法而损益大有不同者其实也。
由表可知,郑、薛二人(     
A.在是否要学习国际法上有分歧B.一致认为富国强兵才是根本
C.在自强与求富的先后上有分歧D.都认为国际法维护强国利益
5 . 1814年9月至1815年6月,英俄奥普在奥地利召开会议,并通过《最后议定书》,其核心内容有两条:一是在法国以及被拿破仑占领过的国家恢复旧王朝的统治;二是恢复拿破仑战争之前的欧洲国家领土状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促进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欧洲在封建主义复辟的基础上恢复了秩序
C.欧洲在处理世界性的事务中起了领导作用
D.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局面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     
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
2023-06-21更新 | 6012次组卷 | 42卷引用:广东省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与英法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利而爆发的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打破了维也纳体系建立以来维持的和平状态,英俄两个大国合作的终结,最终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体系的“黑洞”,进而成为欧洲大战的“火药桶”。这说明维也纳体系(     
A.大国主导,欧洲均势B.和平协商,减少战争
C.摒弃差异,求同存异D.宗教情绪,帝国野心
2023-06-1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大湾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1814年3月,《肖蒙条约》规定:今后二十年同盟将为维持欧洲和谐而同心努力,并提供相互保证机制以防止法国破坏正在形成的和平安排。这样就把反法联盟变成了对付法国革命的同盟组织,目标是执行同法国的和平条件,捍卫会议上进行的对领土的分配。这一规定的影响在于(     
A.构建了大国协调的国际关系B.消除了启蒙思想的影响力
C.打破了欧洲大陆的均势局面D.打击了欧洲封建顽固势力
2023-06-04更新 | 184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仲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国际法院成立之初被视为联合国系统中最不成功的机构,认为它为发达国家的霸权地位合法化提供了法律保障。20世纪70年代,国际法院重申法官背景的多元化,进行诉讼程序的改革,并尽可能减少大国政治对于司法的影响。国际法院的改革(     
A.推动大国一致原则的形成
B.利于推进国际社会法治化
C.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D.表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遭到抵制
10 . 历史学家波拉德认为,近代历史是民族国家的历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初的西欧全然不存在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组织形态。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在持续700余年的收复失地运动中逐渐形成虔诚的宗教信仰与爱国意识,最终于15世纪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启短暂却辉煌的新世纪篇章。同时期,英法日益强大的王权成为打破地方主义和普世主义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19世纪,民族解放和重振德意志的壮志激励着俾斯麦用:“铁血”战争方式成功地统一了德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等

材料二   民族国家是人类社会治理的重要政治单位,也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主体。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源于17世纪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这种以欧洲民族国家体系为蓝本的国际体系逐步蔓延到全世界。然而,纷争并未因此而停息,国家利益与霸权之争在欧洲乃至世界国际政治中日益凸显。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民族国家得以产生的共同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国家对近代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2023-04-28更新 | 45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