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学者巴里·布赞从国际关系学中的基准时间进行考察,并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加以批判。“威斯特伐利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欧洲国际秩序的基本原则。主权、不干涉及教随国定等原则都没有在和约中提及。”该学者意在强调《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A.确立了国际关系基本原则B.确认了缔约国国际法准则
C.只是当时既存现实的认可D.试图制定国际法双重标准
2 . 1874年,日本政府借机入侵琉球和台湾,强制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面对危机,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际规则影响中国外交运作B.宗藩外交体系开始受到冲击
C.近代外交意识推动爱国斗争D.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
3 . 近代以来,国际法观念被引入中国。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陈炽意识到:要捍卫国家的主权和维护国家的权利,就必须认真研究公法。另一代表人物薛福成认为,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公法确实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准绳,起到了维持国际和平和秩序的作用。材料中两位思想家
A.暗讽了清政府外交观念的滞后B.一味依赖国际法捍卫主权
C.呼吁清政府官员抛弃华夷观念D.肯定了国际法的积极价值
4 . 下列关于近代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的发展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A《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B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近代外交制度建立的基础
C维也纳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D《非战公约》开创了用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A.AB.BC.CD.D
5 . 1618~1648年爆发的三十年战争,最后于1648年以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终。欧洲大陆恢复了久违的和平。但是,这种和平并不稳定,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吃惊的速度进行着。和平局面不能持久稳定的根源在于
A.近代外交制度出现并发展B.和约并没能完全制止战争
C.各国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D.体系自身存在严重的弊端
6 . 1648年欧洲交战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德意志数百个诸侯国的主权和荷兰、瑞士的独立国地位;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可实施集体制裁的原则。这些约定的达成
A.消除了欧洲的战争隐患B.确立了欧洲大陆的均势
C.形成 “全体一致”的原则D.推动近代国际法的发展
7 . 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这一主张
A.标志着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B.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
C.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D.奠定了国际法的理论基础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9世纪重要的国际会议概览

时间会议名称与会国会议主题
1648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几乎所有欧洲国家│恢复欧洲和平
18141815维也纳会议几乎所有欧洲国家恢复被拿破仑战争破坏的欧洲封建秩序
1818"年亚琛会议俄、奥、普、英、法维护封建正统,镇压革命运动
1820特洛波会议俄、奥、普、英、法维护欧洲协调,反对革命
1821莱巴赫会议俄、奥、普、英、法维护欧洲均势,镇压革命运动
1822维罗纳会议俄、奥、普、英、法维护欧洲和平秩序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二卷·1814-1871年》

材料二   1943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这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625日,联合国制宪会议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战争》

材料三   17世纪以来的国际法(或具有国际法性质的条约、公约)举要

1899《国际争端和平解决公约》(海牙国际会议)
1919《国际联盟盟约》(巴黎和会)
1928《非战公约》
1945《联合国宪幸》(旧金山会议)
1949《日内瓦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总议定书》(联合国大会修订)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9世纪前期国际秩序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社会制定国际法的作用。
2022-01-2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欧洲民族国家的产生,推动了国际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下列有关国际法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战争与和平法》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原则
B.《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的体系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C.《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D.《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全体一致”原则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
10 . 各大国都承认维也纳会议提出的一项原则: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应被容许增加其领土属地,除非得到其他大国的同意。此原则隐含三个原则:一是大国高度自律;二是大国愿意承认现存条约的有效性;三是单个国家在谋求单方面扩张时,愿意参加诸国协调的制约行动。材料主要表明
A.大国协调有效制约了侵略扩张B.引发欧洲战争的因素已被消除
C.维也纳会议协调了大国间关系D.各国外交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