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从道德感情的基础出发,提出“仁者爱人”之说,为儒家慈善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孟子主张先天性善,仁之端也”,认为“恻隐之心”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慈善活动的动机所在,这两本书中关于古代礼仪的记载成为后世慈善组织及慈善活动的理论源泉。“民为邦本”是儒学的重要思想,反映到社会慈善观方面,实施仁政。唐宋明清诸朝的一些统治者在很大程度上即受到这种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力行仁政,兴办或扶持慈幼局、养济院、普济堂等各类慈善机构。大同思想是儒家文化中最具理想主义色彩的内容,对后世的社会慈善事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受儒家义利观的熏陶,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开展救困扶危的慈善事业。明清时期,商人也自觉地加入社会慈善活动中

——摘编自周秋光、曾桂林《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材料二   西方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慈善思想资源。基督教倡导“博爱”,讲究“爱上帝”和“爱人如己”,信奉“十诚”,奠定了早期慈善意识的基础。在阿奎那看来,慈善是超自然的、直接指向神的美德。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将每一个人的自由、平等和幸福视为最高价值,同时施爱于他人。这种基于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互助行为,将慈善意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康德认为,他把建立在公正、公平基础上的政治作为最高的善。国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积极发展慈善事业。他认为,尽自己所能为他人做好事,是每个人的责任,即需要政府监管。他强调应尊重受助者的人格尊严,不能简单地把慈善看成是一种“施恩”。

——摘编自王晶《西方文化中的慈善意识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化中的慈善意识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从中国慈善思想与西方慈善意识中获得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包括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安全,会对整个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构成重大威胁与挑战。不同时期的政府、社会乃至个人,都对公共安全予以高度重视。

材料一 《论语乡党篇》载:孔子在鲁国担任大司寇时,一天,“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系辞传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庄子·则阳》)。《墨子》不仅记载了力学、光学、声学等科学原理,还在《备城门》《杂守》等提出防火措施,既有设置、建造的具体要求,又有明确的数字规定。“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天工开物》在记载生铁和熟铁生产工艺和煤矿开采的同时,还记载了预防瓦斯中毒和顶板事故的技术。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安全智慧》

材料二   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可能危及国家、社会安全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公共危机事件,在古代社会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灾荒。……“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淮南子》)“民未邦本,本固邦宁”(《资治通鉴》)和“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宋史·道学传》)等贯穿于历代救荒思想之中,……我国古代报灾制度始于秦汉时期,发生灾荒时,地方官吏必须如实上报灾情,逐级上报、直至中央,……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认为人事能影响天意,从商代的巫术救灾,到西周开始重视灾后救助,再到春秋战国之后积极防灾减灾,体现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昂扬精神,认识到救灾成效取决于政府与社会应对是否得当,强调“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

——摘编自夏一雪、郭其云《我国古代公共危机应急救援的历史经验与有益启示》

材料三   西方文化建立在科学和法律两大基础之上,这种行为文化可追溯到犹太教“摩西十诫”两千多年来对西方人的主流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影响力。西方文化表现为对安全规章和安全制度遵守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人们普遍关心的是,自己是否处在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其心态可以描述为是一种主动的“我要安全”。……日本家庭每年都进行紧急逃生演练;日本人每到一处新的环境,首先观察默记紧急出口位置,……美国和日本的行人与司机……已经形成一种自觉,哪怕在没有车辆行人和交警的情况下,行人与司机也遵守交通灯的指挥。

——摘编自王兆善《中西方生命价值认识与安全文化的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危机处理的思想内容及中国古代社会危机处理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西方社会面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显著差异有哪些?并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2022-01-20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09 制度创新与社会担当-中外社会治理(对点练)-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预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