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从道德感情的基础出发,提出“仁者爱人”之说,为儒家慈善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孟子主张先天性善,仁之端也”,认为“恻隐之心”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慈善活动的动机所在,这两本书中关于古代礼仪的记载成为后世慈善组织及慈善活动的理论源泉。“民为邦本”是儒学的重要思想,反映到社会慈善观方面,实施仁政。唐宋明清诸朝的一些统治者在很大程度上即受到这种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力行仁政,兴办或扶持慈幼局、养济院、普济堂等各类慈善机构。大同思想是儒家文化中最具理想主义色彩的内容,对后世的社会慈善事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受儒家义利观的熏陶,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开展救困扶危的慈善事业。明清时期,商人也自觉地加入社会慈善活动中

——摘编自周秋光、曾桂林《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材料二   西方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慈善思想资源。基督教倡导“博爱”,讲究“爱上帝”和“爱人如己”,信奉“十诚”,奠定了早期慈善意识的基础。在阿奎那看来,慈善是超自然的、直接指向神的美德。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将每一个人的自由、平等和幸福视为最高价值,同时施爱于他人。这种基于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互助行为,将慈善意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康德认为,他把建立在公正、公平基础上的政治作为最高的善。国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积极发展慈善事业。他认为,尽自己所能为他人做好事,是每个人的责任,即需要政府监管。他强调应尊重受助者的人格尊严,不能简单地把慈善看成是一种“施恩”。

——摘编自王晶《西方文化中的慈善意识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化中的慈善意识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从中国慈善思想与西方慈善意识中获得的启示。
2 . 中世纪时期,庄园法庭之于领主,是其对农民进行统治和剥削的工具他们通过在庄园法庭上享有的司法审判权来实现维护自己利益并达到对庄园内的农民进行人身限制的目的;农民则通过在庄园法庭上的合法斗争,限定了劳役量,以防止领主任意增加负担。这反映出西欧(     
A.庄园实现了自给自足B.庄园法庭拥有独立司法权
C.庄园法庭具有二重性D.庄园法庭维护了农民利益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商业的兴起,是城市能够在封建庄园制度的环境中复苏的关键,使得商人的力量日益壮大起来,正是他们领导斗争,城市才从封建领主那里争取到了自治权。古典城市文明的传统主要体现在中世纪城市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之中,在意大利的城市中反映的最为明显,由选举产生的市政长官被称为“执政官”,这个称号本来是罗马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的名称。11世纪后期起,意大利城市普遍开始设置执政官,它不仅是一个官职,而且还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统治的象征。

——摘编自黄洋《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

材料二   1851年,英国城市化率已经突破50%,英国总人口180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52%,城市中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有10个,法国仅5个。以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为例,工业革命前,这里人口仅在1万人左右,仅有几条又脏又暗的街道,没有市政机关,也无权选派议会议员。1786年阿克莱特

纱厂在此创办,仅过15年后,该地已经建成50家纱厂,成排的大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同时,城市中心区域已开始美化,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旁边设有商店,街道有了照明,还成立了城市消防队。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当时参与城市治理的主要力量。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简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城市治理方面的调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由退休官员、有科举功名的候选官员等组成的乡绅阶层,活跃于乡村社会之中。当时,国家权力逐步从乡村退出,出现“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的情形。乡绅作为“居乡之士”和“在野之官”,既被乡民所崇敬,又是“惟一能合法地代表当地社群与官吏共商地方事务”的集团,成为乡村公共事业事实上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乡村治理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摘编自徐祖澜《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

材料二   近代英国乡绅阶层是介于有封号的贵族和富裕农民之间的中等阶层,由骑士、在农村购买土地的工商业者、租地农场主和有实力的大农等发展而来。中世纪晚期,国王为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委任乡绅担任地方治安法官、税收专员等职务,乡绅掌握地方治理权,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乡绅自治”。到17世纪中叶,乡绅占有全国土地近元分之一,成为占有地产数量最大的一个阶层。乡绅还占据议会下院的主体,使下院成为乡绅获得国家政治话语权的重要阵地。乡绅阶层在16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运动和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顾荣新《英国乡绅与英国宪政关系简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乡绅之治”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明清时期的乡绅阶层相比,近代早期英国乡绅阶层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2-08-03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3月网络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