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中世纪西欧许多庄园法庭的决议文件,都以“经整个村庄共同体一致同意”,或者“经领主和全体习惯佃农、自由佃农一致同意”等作为开场白。某庄园的一次村民会议,甚至决定了该庄园今后一个世纪的工作规划。上述材料可用于研究中古西欧(     
A.基层治理的特点B.自治城市的发展
C.民族国家的起源D.封建王权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中世纪中期,随着受教育群体扩大、王室司法行政书面化,英国庄园管理从依赖口头记忆转向书面文件,产生了地籍册、账簿、法庭案卷等文件。这表明,当时英国(     
A.王权得以持续强化B.基层治理趋于规范
C.农奴的依附性减弱D.世俗学校广泛设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开始,随着王权的扩张,地方领主及其代表出席或主持村民会议的权利被进一步限制,君主政府不断加强对村官的控制。后来,严峻的社会经济形势造成乡村共同体公有财产的大量流失,人们参与管理乡村事务的热情普遍降低。作为共同体主要纳税人的部分村民则利用这一机会及其经济上的优势地位逐渐把持了乡村的政治权力,决议权从全体村民转移到村民“委员会”,带来乡村共同体内部权力机构性质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利用乡村共同体在近代早期所遭遇的经济困难,将其置于自己的“财政监护”之下。在掌握共同体经济命脉的同时,中央政府逐步实现了对这一地方政治单位的直接控制。

——摘编自熊芳芳《近代早期法国的乡村共同体与村民自治》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一种旨在全面改造传统农村的模式探索,其内容包括对农村政治、农业经济和农民素质的现代性改造。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实际成效来说,乡村建设运动存在着不少缺陷。它改造农村的一些思想认识和具体做法,既把改造农村问题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问题,又企图寻找一条改造农村的有效途径。在农村政治改造方面力图实行民主自治制度,在农业经济改造方面试图推行具有企业化和市场化性质的股份合作体制,在农民素质改造方面企图培养初具现代文化科技知识的“新农民”,从而显示了一种比较系统的具有一定现代化意义的农村建设模式。

——摘编自虞和平《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村改造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法国乡村共同体走向瓦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运动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你对乡村治理的认识。
2023-08-29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19世纪的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道:在新英格兰,乡镇居民大会是居民通过一年一度的选举产生的,乡镇官员间并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州政府的赋税,计征税款的是乡镇,所以他们认为美国是乡镇把官员借给了州政府,与法国的中央政府管辖差别很大。托克维尔认为(       
A.美国基层自治体现民主传统B.法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更具优势
C.法国应向美国学习治理手段D.美国乡镇政府权力大于州政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