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
2020-07-09更新 | 14175次组卷 | 15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2 . 16世纪初,中国金银比价是1:6,欧洲是1:12,日本是1:10。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一现象(     
A.反映了清朝初年商品经济的发展B.促进了中国白银货币化发展
C.源于新航路开辟致金银汇率波动D.推动了中国海禁政策的实施
2023-03-09更新 | 1563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颁布“白银政策法令”,导致国际白银价格暴涨,民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1935年被迫放弃银本位、实行法币改革,分别与英镑美元挂钩,形成英美两国平分秋色的局面。而同时,日本拒绝交出在中国银行的白银、严禁法币在日占区流通;大量发行“伪满币”,并大规模走私白银。由此可见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     
A.受社会性质制约B.缓和列强在华矛盾
C.不利于贸易出口D.抵制日本经济渗透
4 . 《魏书》记载,太和改制以前,“钱货无所周流”。太和十九年(495年)铸行太和五铢,“虽利于京邑之肆,而不入徐、扬之市”“不行于天下”,黄河流域的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河南诸州也是各种货币和谷帛杂用。这说明北魏时期(     
A.北方商品经济出现严重衰退B.实物税取代货币税成为主体
C.小农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物物交换成为主要交换形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IMF份额”决定了成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项决定中的投票权。2010年12月IMF理事会会议上,通过了第十四次份额改革,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份额从9.8%提高到14.3%,中国的份额上升至6.39%,成为第三大会员国。这反映出(       
A.欧美丧失国际金融主导地位B.全球治理民主化趋势加强
C.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亟待改革D.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6 . 如图是关于IMF的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致力于改善各国基础设施建设B.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帮扶对象
C.维持有序汇兑并避免汇兑贬值D.投票规则致危机管理难奏实效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7 . 北宋时期存在着几个货币区,这几个货币区的货币互不通用。当时京东、京西等13路专用铜钱;成都府等4路专用铁钱;河东等路则铜铁钱兼用。此外各个货币区还严禁货币外流。这一状况(     
A.导致地方财政割据形势的出现B.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C.催生了全国范围内纸币的发行D.提高了地区间商品交易成本
2023-08-29更新 | 768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清政府规定,白银是清朝法定货币,与铜钱兼用,完粮纳税须用白银支付。据统计,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而到了19世纪30年代后期,一两白银可换铜钱一千六七百文。这种状况的出现(     
A.加重了中国人民经济负担B.源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C.是白银货币化的必然结果D.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2022-10-07更新 | 1330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汉钱币使用非常普遍。到东汉,黄金退出流通领域,布帛在交换中作用日益重要。曹魏建立后,则“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北魏孝文帝时虽铸五铢钱并大力推行,但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东晋南朝币制混乱,币质不佳,钱币与谷帛并行。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使用状况
A.说明人口流动不断加快B.反映君主专制日渐衰弱
C.表明中央集权亟待加强D.根源是生产力愈发倒退
2022-03-06更新 | 1339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文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1967年戴高乐责令法国央行将法国所持的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由此可知(     
A.国际关税贸易体系弊端暴露B.法国致力于实现经济自主
C.欧洲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D.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将解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