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该体系使得国际汇率相对稳定,同时推动了国际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进步。在国际贸易方面,贸易总额在1950—1973年的23年中,从600亿美元增长到5740亿美元。年均增长十分迅速,速度为10.3%。对于美国而言,通过发行钞票而不是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

——改编自温晨昊、温才亮《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经济全球化》

材料二 通过回顾国际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历史,有以下三点经验教训值得吸取。一是支撑货币国际地位的不是货币本身,而是货币发行国的综合国力。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人们至少有三次认为美元将丧失头号国际货币地位,但是直到今天,美元头号国际货币地位仍然稳固,而且享受着远超过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的市场份额。二是没有永恒不变的金融规则.因时而变、相机抉择才是有效的应对之策。三是由本币充当主要国际货币,既享受权力(特权),也负有义务。

——摘编自赵庆明《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现在和未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表现,并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格局的特点,并谈谈国际货币史给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物价波动情况曲线图(1926=100)。

材料二   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更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简称“边区银行”)。在设立初期,陕甘宁边区银行并未发行货币,边区市场上流通的是国民党的法币。19386月,由于辅币短缺,边区银行才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授权下,以光华商店的名义发行“光华商店代价券”,并将其作为辅币使用。代价券可随时兑换法币。边区政府自1941年开始授权边区银行发行“陕甘宁边区银行币”(即边币),其面额有壹角、贰角、伍元、拾元、伍拾元、壹佰元、贰佰元、伍佰元、壹仟元、伍仟元10种。

——摘编自《抗日根据地银行及货币政策概述》(《中国纪念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进行法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行边币的意义。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3 . 材料一 明清时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市镇,一大批工商业市镇以及商品经济发达的府域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江南地区尤多。刘家港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依托发达的航运,商品北达京师,西至巴蜀,甚至销往欧洲,消费市场十分广阔。明中后期的苏州,占总人口半数以上的手工业者或与之相关联的从业人员在当地生产出的大量商品都被销往外地,江南地区自古就有“重农不抑商,扶商不危农”的商贸传统。江南市镇从农村商业产业链的发端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发展手工制造业,向内、向外拓展交易市场,形成了富有江南特色的商品经济模式。

——摘编自张轶伦《明清江南市镇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

材料二16—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表

(比价提示:如1534年的中国,1两黄金=6.363两白银)

年代国别中国英国西班牙
15341:6.3631:11.51:12
15961:7.501.11.901:12.12
16221:8.001:12.501:13.13
16771:9.001:15.36——
1741—17501:11.771:14.93——
1791—18001:15.401:15.42——

——摘编自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三 明清时期“闽中巨室,皆擅海泊之利,西至欧罗巴,东至吕宋,每一舶至,则钱货充翔。”据统计,明代输入福建白银数额5152.26万两,清代输入福建白银数额934.74万两。外国银币样式优美、携带便捷,改变了福建地区的货币结构,官民贸易多以外国银币结算,漳州、泉州、永春等地,外国银币交易比重超过90%。随银币大量流入,民间资本日益活跃,农副产品“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漳州府市镇由11个增长为69个。

——摘编自公一兵《试论清代福建的白银货币结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8世纪中国白银价格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银币流入对福建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3-07-15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元朝发行过一系列纸币,统称为钞,包括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等,这些均以当时的年号(中统、至元、至正)来命名。中统元年(1260年),政府始印行“中统元宝交钞”,之后又印行“中统元宝钞”。自此,纸币发行权专属中央,建立起统一的纸币制度。至元钞最稳定,流通时间最长,前后超过36年,是元代最重要的通货。至正钞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开始流通,发行量最多、贬值最严重。后期至正交钞的大量印刷,致使物价上涨十倍有余,人们不愿意使用,以至于许多人用纸币糊墙铺地,交钞形同废纸。1332年,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即位,此时的元朝已经凋敝不堪。政治腐败,军费开支巨大,财政入不敷出,纸币滥发,物价飞涨,再加上黄河改道泛滥……天灾人祸,都导致元朝在风雨飘摇中走向灭亡。

——摘编自屈梦夏《元代纸币制度》

材料二   随着国民党3~6个月剿灭共产党的计划破灭和内战时间的拉长,军费给政府带来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此时,由于人民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兑换法币的过程中就受到损失,对国民政府和四大银行失去信任,所以政府发行公债等筹措军费的方式已经失效,于是政府又开始发行货币弥补巨额财政赤字。1947129日,中央银行发行1000元、2000元、5000元关金券大钞;而在19487月,中央银行发行的关金券大钞的币值已变成1万、5万、25万元。持续疯狂印钞的结果就是法币的发行量由抗战胜利初期的5万亿元飞速上升至19488月的604万亿元。上海的批发物价较1937年上涨了472倍,至此法币彻底破产,崩溃时总发行额达663万亿元。

——摘编自邢嘉《国统时期的币制改革与通货膨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纸币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末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末期发行纸币的相似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合理稳健的货币机制和金融政策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衡量政府治国理政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起,除云南和广西自产少量白银外,中国的白银几乎全部来自拉美,从政府财政到民众普遍的经济活动都依赖于白银。不过,大多数白银在商人手中,因为商人操控着国际贸易。19世纪20年代,世界白银产量减少了大约50%。英国通过发行现代银行纸币来加以弥补。……19世纪前期世界市场对中国丝茶需求减少,1827年以后中国长期面临贸易赤字。随着鸦片的持续输入,1808-1856年间,大约有3.68亿白银流出国外,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货币危机。白银外流使整个中国都陷入了贫困。因货币短缺造成的失业使得流民的数量突然增加。由于官员们的收入减少以及税项短收,他们对行政的热情也因而松弛。

——摘编自(美)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国家纷纷放弃银本位而实行金本位制,而中国仍然坚持银本位制。1929年经济大危机后,许多国家放弃了金本位并宣布本国货币贬值,以刺激本国经济。这造成中国货币的对外汇率上升。较高的汇率使中国商品与外国商品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于是贸易逆差增加。19346月美国通过了《白银收购法案》,进一步加剧银价上涨(而中国的银价没有变化)。以上状况造成大量白银流出中国。随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崩溃,大量卷入抵押业务的金融机构严重受损。……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危机。193511月,国民政府实施了币制改革,放弃银本位,规定由中央、中国和交通银行发行法(纸)币。此后,官僚资本迅速崛起。

——摘编自(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清政府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与20世纪30年代前期两次货币危机的相似之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纺纱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英国完成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工业革命,并成为世界经济和金融中心。与黄金固定挂钩的英国本位币英镑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清算手段,从而形成了一个以英镑为中心、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黄金和英镑均成为各国公认的国际储备货币(外汇形式)。

——摘编自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黄金铸币流通基础遭到破坏,战前的金币本位制难以恢复。此时,各国都对金本位制进行了一定形式的创新!创立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实质上这两种本位制都是不完整的金本位制。两种本位制下,国家不铸造、不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含量黄金的银行券(或纸币)。进入20世纪20年代,这两种本位制的弊端逐渐显现。

由于黄金兑换的限制,国家对于国内黄金的“保护”,国际资本流动受到极大阻碍.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对货币当局来说-金本位制有着固有的缺陷,金本位制要求货币与黄金挂钩,对货币发行量有严格的限制。大多数国家对黄金与行货币比例设有法定最低值,或其他类似限制,故而央行难以实行货币政策以调控经济。1929~1933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金本位制难以维系,至此,金本位制瓦解。

——摘编自周双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及未来发展方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18世纪60年代到一战前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世界金本位制的演变历程并谈谈你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2023-02-24更新 | 311次组卷 | 6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五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大事
1816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效仿实行金本位制。
一战后金本位制难以为继,除英联邦国家与英镑形成固定的比价关系外,许多国家都确定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
19447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运而生。规定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
19718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可兑换性,实行美元与黄金的自由浮动。
197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牙买加协定》,全球经济进入了浮动汇率制时代。
2009中国开始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
2015中国倡导的金砖银行和亚投行成立。

——摘编自盛斌、黎峰的《世界格局变迁中的金融体系变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货币演变的趋势。
(2)请采用一个尺度,对近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进行三个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货币


(注:“两”、“朱”都是货币单位)

材料二   环钱其出现时间虽相对较晚,但是发展势头迅猛。到了战国后期,主要国家中的秦、魏、赵、燕、齐、两周等都不同程度的铸行了环钱,仅有偏处南方的楚国例外。环钱的大范围流通,究其原因同主要使用环钱的秦国不断东进有关。

——摘编自王晓博《从货币角度看战国时期商品贸易的发展和繁荣》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货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环钱大范围流通折射出的政治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趋势对秦汉货币政策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9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战时健全中央金融机构办法》,把原来只办理有限具体业务的四大银行组成的四行联合办事处扩大为四行联合办事总处,简称四联总处。蒋介石自任总处理事会主席,总揽一切事务。四联总处的任务是设计和布局全国金融网,负责法币发行的调度等事宜,总揽战时物资的调剂以及后方贷款。由于银行资金大量被政府占用,没有能力向民族工商业开展存放款业务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1937年10月,陕甘宁边区银行成立。1941年国民党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后,边区银行遂积极主动落实边区政府禁止法币流通,发行边币的法令,截至1944年6月共发行边币38亿元。陕甘宁边区银行还以大量资金支持机关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发放农业贷款和青苗贷款,同时对公营工商业进行投资和贷款。边区银行在抗战时期开展信贷业务的建设过程中,总结了一套金融事业发展的好办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围绕生产的业务方针,民办公助的群众路线,事业需要的贷款原则,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

——摘编自陈争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并将人民银行的工商信贷部分出来,建立中国工商银行。人民银行主要集中加强信贷资金管理。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管理外汇,充分利用国际信贷制度,为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1991年4月,基于卫星通信网的全国电子联行系统开始试运行,这为人民银行更好的执行国家信贷政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1995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

——摘编自谢川波主编《新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制度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联总处”设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以来金融建设的认识。
2024-03-03更新 | 25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十)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