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代中期后,无论银差、力差,都以银两作为衡量徭役轻重的标准,并且力差常常由应役人户雇募他人应役,因此徭役经费可以在数额上予以量化编制。这一现象(     

A.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B.减轻了农民赋税承担
C.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D.得益于政府赋税改革
2 . 1861年,清廷一年的关税总收入为白银496万两,只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9%。1894年,清廷的关税岁入竟达2290万两白银,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清朝续文献通考》也曾记载,“近来岁入之项,转以厘金、洋税(海关税)为大宗”。这客观上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A.对外贸易入超发生逆转B.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
C.民族资本企业发展迅速D.关税主权收回进程加快
3 .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023-08-15更新 | 1105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两税法规定: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省去了原来“旬输月送”的麻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       
A.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扩大了赋税征收对象
C.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降低了赋税征收成本
5 . 下图为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交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由此推知唐朝(     

图:唐朝怀集庸调银饼
A.建立以道为中心的监察体系B.白银成为流通中主要货币
C.租庸调制助增政府财政收入D.私营手工业铸币技术高超
2023-07-15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税收收入结构比较

田赋盐课厘金关税
年份岁入(两)比重(%岁入(两)比重(%岁入(两)比重(%岁入(两)比重(%
18422957572276498184513//413045511
1885323567684873942281112811708191447276622
1888332433474275071281013600733182316789230
189432669086436737469913286816182252360530
19033718778838130500001316252692173053069932
19114810134627463123552643187097244313928723

——曾国祥主编《赋税与国运兴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税收收入结构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023-07-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规定“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货币成为税收的主要形式。此后,越来越多的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这表明,两税法的实施(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变化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8 . 下图所示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该制度(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B.加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D.从唐玄宗天宝年间开始实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780年“炎建议做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这一调整(     
A.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和下限B.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需依托国家对农民的土地分配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
2023-06-21更新 | 4127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