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
2023-06-21更新 | 4132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租庸调制作为赋役制度,是基于均田制之上发展而来的赋役之法。首先,就租而言,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其次,就调而言,每丁每年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最后,就庸而言,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年20天的徭役,称为正役,第二种是输庸代役,即男丁将徭役换算为应交纳定额的绢布。

——杨金柳《试论唐代租庸调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材料二   明中叶,开始了一条鞭法的改革。所谓一条鞭法,就是将田赋、徭役和各项杂税合并为一条,按田亩和人丁多寡,分摊到户,折银向官府交纳。但是一条鞭法的改革是不彻底的,它只是将部分丁银摊入了田亩,而且即使这部分的摊入,也没有全面推广。清朝建立以后,在整顿赋役制度的基础上,统治者将丁银全部摊入田亩征收,从而完成了历达千年的摊丁入亩的改革。

——摘编自王爱玲《明清赋税制度改革探析》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民负担问题逐渐突出,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从1990年起,中央开始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安徽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2003年,在试点基础上,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从当年开始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2006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被废止,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贺雪峰《取消农业税对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赋役制度实行的背景并分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述唐朝到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一历史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