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朝初期实行钱钞并用的货币体系。但后来因为纸钞贬值,民间货币结算大量采用白银,万历年间白银成为税金的结算货币,加剧了白银货币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自然经济解体B.赋税制度改革
C.商品经济发展D.人口增长迅速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租庸调制作为赋役制度,是基于均田制之上发展而来的赋役之法。首先,就租而言,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其次,就调而言,每丁每年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最后,就庸而言,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年20天的徭役,称为正役,第二种是输庸代役,即男丁将徭役换算为应交纳定额的绢布。

——杨金柳《试论唐代租庸调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材料二   明中叶,开始了一条鞭法的改革。所谓一条鞭法,就是将田赋、徭役和各项杂税合并为一条,按田亩和人丁多寡,分摊到户,折银向官府交纳。但是一条鞭法的改革是不彻底的,它只是将部分丁银摊入了田亩,而且即使这部分的摊入,也没有全面推广。清朝建立以后,在整顿赋役制度的基础上,统治者将丁银全部摊入田亩征收,从而完成了历达千年的摊丁入亩的改革。

——摘编自王爱玲《明清赋税制度改革探析》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民负担问题逐渐突出,引起中央高度重视。从1990年起,中央开始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安徽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2003年,在试点基础上,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从当年开始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2006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被废止,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贺雪峰《取消农业税对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赋役制度实行的背景并分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述唐朝到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一历史现象。
3 . 下表为唐朝某一时期中央掌握的户数、口数、课户数、课口数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

中央掌握的户数(户)

中央掌握的口数(人)

课户数(户)

课口数(人)

天宝十四年(755年)

8914709

52919309

5349280

8208321

乾元三年(760年)

1933174

16990386

758582

2370799

A.户籍制度趋于消亡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赋税制度亟须改革D.土地兼并现象得到抑制
4 . 下表为唐宋时期地税纳税截止时间表。据此可知,这一变化客观上(     

朝代

纳税截止时间

唐代

“夏税”不得过六月

“秋税”不得过十一月

宋代

黄淮地区

“夏税”八月五日

“秋税”十一月十五日

南方地区

“夏税”七月十五日

“秋税”十二月十五日


A.促进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C.促进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减轻了农户的额外负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代的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除此,统治者往往巧立名目,征收各种田亩附加税。除政府规定的徭役外,百姓往往还要为官府服杂役,修宫殿,修道路等。

材料二唐初每丁每年纳租粟二石,调随乡土所出,每丁纳绢二丈、绵二两,或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如遭灾害减免租调。以庸代役,不再有年龄限制。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

材料四两税法实行后不久,唐德宗一行在郊外打猎,问一户农民生活快乐吗。农民说:“不快乐”。因为“诏令没有信用,先前宣布两税以外没有其他赋役,现在额外的征发比正税还多。后来又说按价收购粮食,实际上一钱不给。起初说收购的粮食就近交纳,现在要百姓送到京西行营,唉,就是倾家荡产也交不完皇粮国税啊!”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唐代初期百姓负担比汉代的负担总体上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两税法同汉代以来赋役制有何变革。变革的原因及影响各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指出两税法没能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往往不能真正减轻百姓负担的根本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