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根据“值百抽伍”的原则,中国进口货物关税降到5%左右,但实际上都低于5%。1902年修订协议后,中国进口货物关税进一步降低到3.2%,成为当时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这一时期中国关税的降低(     
A.推动清朝官办企业快速成长B.促使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C.表明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D.体现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唐初统治者接受隋末滥用民力而导致农民起义这一深刻教训,不得不作出可以绢布代役的规定,即农民空闲可出役,农忙则可以绢布代役。这一做法(     
A.增加了政府的收入B.加剧了社会矛盾C.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引发了土地兼并
3 . 学者齐涛指出,中国古代土地赋役制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税人与税地的合一;第二阶段的特点是以人户为税基占主导;第三阶段的特点是土地为税基占主导。其中体现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进的标志性制度(     
A.世亲世禄制B.摊丁入亩C.租调制D.两税法
2023-12-2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唐朝白居易在诗歌《重赋》中,认为两税法“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白居易在此强调两税法(     
A.给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的负担B.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造成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D.导致官吏贪赃枉法日趋严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新唐书·食货志》中记载:“用人之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为绢三尺,谓之庸。”这一规定有利于(     
A.消除人地矛盾B.保障基本农时C.减轻阶级压迫D.加快工程进度
7 . 明朝中后期,赣南、苏松、浙江等南方地区率先推行类似一条鞭法的改革,效果很好。而一条鞭法在全国推行中,也是南方比较顺利,北方遭遇到巨大阻力。一条鞭法在南方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南方(     
A.自然经济解体较早B.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C.商品经济相对发达D.土地兼并异常严重
8 . 与以前所实行的赋税制度相比,唐朝两税法的特点主要在于(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统一了极端混乱的税制D.执行了新的征税标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780年“炎建议做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这一调整(     
A.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和下限B.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需依托国家对农民的土地分配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0 .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一赋役制度的主要内容。该制度的实施(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分摊;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
A.抑制了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B.征税的主要标准由人丁转为财产
C.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彻底解决了唐王朝的财政困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