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815—819年),“定经界,核名实”,清查土地数量和贫富户口,切实按贫富差异纳税。由此可知,柳宗元(     
A.参与唐中叶赋税变革B.整顿两税法运行乱象
C.执行租庸调制的规定D.维护自耕农经济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隋朝不仅实行“大索貌阅法”,即依据年龄和体态相貌核查户口,还实施了“输籍之法”,以划分户等并制定纳税标准。这些做法(     
A.阻碍了小农经济有序发展B.加剧了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C.旨在控制人口并稳定财政D.反映了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
2022-10-09更新 | 605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隋末以来,民众自残手足的现象屡有发生,时人称为“福手福足”。唐太宗不得不在贞观十六年下令对这些自残者“据法加罪,仍从赋役”,严惩自残者。唐太宗此举意在
A.宣扬儒家伦理纲常B.确保民众身心健康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全力推行严刑峻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初,征收赋税实行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已遭到破坏,但征税时,只凭旧户籍向乡里按丁收税。户口削减,按丁收税已无法实行。由于战祸,到处向人民征收赋税,逼迫催促索求,也没有固定标准,官吏巧立名目,随意增加赋税,新旧税接连不断,没有限度。百姓因不堪忍受而大多逃亡为浮户,留在本地的百无四五。建中元年(780),杨炎向德宗建议并实行了“两税法”。“凡百役之费,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实行两税法“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两税法与租庸调不同,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实行两税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税法改革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明初政府派官员普遍丈量全国土地,并在此基础上绘制鱼鳞图册(地籍档案),作为征收田赋的根据。鱼鳞图册的制定
①解决了农民负担过重问题   ②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③有利于政府进行地政管理   ④清查出一些隐匿的土地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公元204年曹操下租调令: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地方官不得擅兴发。《资治通鉴》称:“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两税法改为“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即通过评定户等实现的按资征税。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
A.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被消除B.士族豪强势力削弱
C.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D.土地兼并得到抑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万历年间,逐渐“废黄册”,“专用鱼鳞图册”。清初,黄册已经极为罕见,而鱼鳞图册仍在通行,并且不断重新编制。由此可见当时
A.赋役征收由人户转向田地的趋势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控制减弱
C.政府关注的重点由田地转向户籍D.政府财政困难得到根本解决
9 . 唐代初期采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国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唐玄宗改行募兵制是基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两税法广泛推广
C.藩镇割据的出现D.均田制受到破坏
2022-03-01更新 | 1486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2届高考预测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辽宁地区专用 )
10 . 清朝初期,人口主要按照人丁数统计,如:顺治十八年(1661年)人丁数为1913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统计标准逐渐发生变化。乾隆时期,人口统计发展到按照实际人口来统计,如: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人口数为3.01亿。这反映了当时
A.人口统计标准混乱B.人头税负担仍沉重
C.人身控制逐渐松弛D.人口数量大大增加
2022-01-14更新 | 489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双基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