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不再以人丁为征税之本B.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D.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2023-11-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后期的历史叙述。对此解读准确的是,唐后期(     
白居易《重赋》租庸者,谷帛而已……(今)国家定两税(指户税和地税),本意在爱人。厥初防其淫,明教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旧唐书·宪宗传》元和六年(811年),注意维护宣官神策中尉之权,但拒绝接受处州刺史进贡的助军钱绢,并颁布抚恤百姓德音以革弊立防。
《南郊赦文》唐文宗(809—840年)(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文宗领诏令)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
A.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B.政府重视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政治斗争加剧农民起义D.土地兼并盛行威胁租庸调制
2023-11-12更新 | 818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前冲刺(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了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二   清朝的田赋和商税统计(1776年-1911年)

阶段时间田赋工商税总额对赋税结构的解读
数额(单位:元)%数额(单位:元)%
第一阶段1776422771300731593020027______
184242293282765303058924
第二阶段188549829423485340520152______
189051999194446632310056
第三阶段190357629194389214342262西方国家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清末推行新政,近代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工商税收成为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
1911740760732720272365873

——摘编自林满红《银钱: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特点及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仿照第三阶段对前两个阶段的赋税结构进行解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在吐鲁番发现的大量唐代户籍资料,格式与内地一致。如表为开元四年(716年)西州柳中县高宁乡江义宣一户的户籍残卷摘编,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有

①均田制在边疆地区得到推行       ②开元时期依然存在贫困现象
③开元年间,官府授田严重不足   ④两税法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2-06-18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对此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魏晋时期开始实行该赋税制度B.该制度实施前提是均田制的推行
C.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以庸代役剥夺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2021-02-0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政府只要有货币,就可以随时在市场上买到所需的行政物品和军用品,也可以在市场 上雇人服役。同时,为了简化征收手续和省去麻烦,明政府向人民征发的赋役由实物改为货 币,由劳役制改为雇役制和代役制。 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进行经济改革,在全国实行“一条鞭”法的赋役制度,在役法 上,把各种役目合并,取消了“力差”,由官府雇役充当。实行赋役合一,“计亩征银”,除江南 供应宫廷用的漕粮外,其余地区如山东等地的赋役全部改为征收白银。 在浙江海盐县,隆庆时人钱薇说:“邑城南境人以钱为租,地每岁八百,肥者千。”在松江 地区,嘉靖、隆庆年间,大学士徐阶在华亭县岁租银九千八百余两,上海、青浦、平湖、嘉兴不 计也。

——摘编自李龙潜《试论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料解读的认识。
7 . 下面是中国古代某-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对此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以庸代役利于保证农时B.魏晋时期开始实施该赋税制度
C.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税D.国家加强r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8 . 以下是唐朝纳税户数和赋税收入表,对表中材料解读正确、全面的是(  )
年份纳税户数中央赋税收入
大历十四年
(779年)
120万户1200万贯
(包括盐利)
建中元年
(780年)
310万户1350万贯
(不包括盐利)

A.由于人口大幅增长,国家赋税收入增加
B.封建政府腐败,虽人口大幅增长,但中央赋税收入增长有限
C.地主阶级腐朽,地主官僚任意增加税额
D.纳税面扩大,虽税额、税种不增加,但国家收入增加
9 . 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     
A.“调”是指缴纳一定量的谷物
B.“租”是指缴纳一定量的绢和布
C.“庸”是指缴纳一定的银子代役
D.在租庸调制下农民生产时间具有一定的保证
2016-11-18更新 | 1083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同泽女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由田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
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