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
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2021-09-27更新 | 8195次组卷 | 78卷引用: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总结提升)-【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2021-06-09更新 | 7899次组卷 | 68卷引用: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总结提升)-【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018-06-09更新 | 18297次组卷 | 180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能力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是唐宋岁入总额中钱币所占之百分比,从中可知,盛唐以后三百余年的中国社会中(     
年代岁入总额岁入钱数百分比
天宝八年(749—750)52 300 000+2 000 000+3.9%
天禧五年150 850 10026 530 000+17.6%
皇祐元年(1049—1050)126 251 96439 000 00030.9%
治平二年(1065—1066)116 138 40560 000 000+51.6%
A.货币经济对自然经济形成冲击B.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C.商税收入占比呈现出稳定增长D.赋役征收已实现货币化
2022-09-18更新 | 957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我国1986年个人调节税中新增应税项目表,表中信息表明了(     
新增应税项目
1承包、转包收入
2私营企业投资者工资收入
3投稿翻译所得收入
4劳务报酬收入增加八项:化验、测试、办学、录音、录像、展览、咨询、介绍服务所
A.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B.改革开放领域不断扩大
C.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D.现代企业制度得以确立
6 . 唐朝时期,成丁的年龄由隋朝时的18岁提到21岁,庸不再有年龄限制,如遇水旱虫霜成灾,损失40%以上者免租,损失60%以上者免调,损失70%以上者课役皆免。这说明唐朝(     
A.创立了租庸调制度B.调整了统治政策
C.均田制有实施前提D.赋税标准发生质变
2022-08-29更新 | 938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022-2023学年纲要上课时练习+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陆贽评论某制度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以之为理,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这一制度
A.由北魏孝文帝首创B.与均田制相始终
C.特点是土地为标准D.解决了贫困问题
2020-09-18更新 | 116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0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B卷基础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秦汉时期按户征收的户税包括:一是按户征收的“户赋”;二是按户征收的“户刍”。户赋征收的物质形态是实物,户刍征收的物质形态是钱币,其物质形态虽然不同,但性质都是以户为单位,按户征收。这表明,秦汉时期
A.土地兼并的盛行B.建立了较严密的户籍制度
C.小农经济的确立D.白银成为主要的流动货币
2021-04-01更新 | 729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及单元
9 . 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
A.中央的控制力逐渐减弱B.农民徭役负担逐渐加重
C.农民人身控制逐渐放松D.土地兼并之风逐渐杜绝
2021-05-22更新 | 884次组卷 | 38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刚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B能力过关卷)
21-22高二上·山东德州·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白居易集》卷2《重赋》

材料二   两税法推行后,有人评价道:“每州各取大历(唐代宗年号)中一年科率钱谷数 最多者,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唐)陆贽《翰苑集》

材料三   (两税法施行后)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 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1)研究唐代两税法时,你如何看待材料一这类史料的价值。
(2)指出材料二、三对两税法认识的不同之处,并由此得出影响历史解释的主要因素。
2022-02-20更新 | 334次组卷 | 6卷引用:单元复习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过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