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23次组卷 | 192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朝前期,财政完全由中央统收统支,各地的赋税收入要全部上缴中央,运送到京城或指定的国库,中央对地方的支出又要转运到各地。两税法实行后,属于地方的开支就地留在州县,只有上供的部分才被送往京城。这一转变(     
A.导致藩镇势力日益坐大B.降低了政府对实物税的依赖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减轻民众的赋役负担
3 . 雍正元年(1723年)在全国范围推行“摊丁人亩”,即不再按人丁征收丁银,而是将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丁税全部摊入地亩一体征收,宣告了近两千年来的人头税制由此基本结束。“摊丁入亩”的推行(     
A.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减轻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C.缓解了清朝的统治危机D.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4 . 唐朝实行的两税法:“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两税法(     
A.缓解了土地兼并和社会矛盾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继承了租庸调制的征税原则D.因税制合理受到地主阶级支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实现了完全货币形式征收赋税
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3-03-08更新 | 135次组卷 | 100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 各项制度既前后相继、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持续变革,呈现出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乃至体系化的特点。以 商周的分封制为开端,古代中国先后建立郡县制、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先后实行井 田制、均田制、一条鞭法等一整套土地制度和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规范了各级管理行为 和稳定了社会秩序,确保了国家权力的运行,为促进社会安定和推进文明教化等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如 此,中国的国家制度才一直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纷纷学习和模仿。

——摘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

根据材料观点,任选一个中国古代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1-17更新 | 170次组卷 | 34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表了对外宣言,要求同各国重订新约;同年7月,美国首先与南京国民政府订立新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南京国民政府陆续与法、英等国缔结类似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     
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B.标志着中国关税自主已经实现
C.主要得益于中国对外战争的胜利D.有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2022-12-06更新 | 230次组卷 | 47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描述了清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     
时期内容
清朝初期地赋和丁赋是分别征收的。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
康熙年间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A.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解决了封建国家赋役征收不均的问题
C.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造成了农村大量隐瞒人口现象的发生
2022-11-10更新 | 271次组卷 | 2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指出,我们如果在基本古籍库搜索明朝的文献,会发现很多“纳粮当差”的字眼,意指编户对国家承担差役的责任。但是,这个概念在清朝的文献里面却消失了。在清朝财政赋税体制下,编户对国家承担的财政责任叫“完纳钱粮”。这一转变反映出(     
A.国家财政体制完成转型B.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C.清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国家财政收入日趋紧张
10 . 唐朝时期,成丁的年龄由隋朝时的18岁提到21岁,庸不再有年龄限制,如遇水旱虫霜成灾,损失40%以上者免租,损失60%以上者免调,损失70%以上者课役皆免。这说明唐朝(     
A.创立了租庸调制度B.调整了统治政策
C.均田制有实施前提D.赋税标准发生质变
2022-08-29更新 | 938次组卷 | 1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